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党史.第6辑,东北抗联:绝地战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815670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东北抗联,这支日本侵略者14年间“剿”不灭、杀不绝、困不死的英雄队伍,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烈悲怆的乐章。他们的名字就是民族的丰碑,他们的故事当传之久远。名家考实、抗联老战士亲历回忆、抗联后代回访记录……拂去历史的尘埃,一个真实的东北抗联呈现于我们面前,他们用生命奏响的那首绝地战歌亦将被永久铭记。
展开
精彩书摘
  《东北抗联 绝地战歌(读党史第6辑 2015修订)》:
  敌人腹背受敌,死的死,逃的逃,很快被打散了。
  我这才看清,前来营救我的是孙玉凤和她所率领的一团部分队伍。我离开穆棱时,曾部署一团在这一带山边子活动,准备随时接应我返回部队。他们听见山这边有枪声,猜想是我回来了,因此,立即赶来解围。
  我率领一团在大、小石河子、柳树河子、白石砬子、百草沟、黑瞎子沟一带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又来到穆棱东部的太平岭山边子,与那里的二团会合了。
  这时,敌人已经得到我们转移到穆棱县的情报,立刻对我们进行大规模“讨伐”。在艰苦的反“讨伐”斗争中,我染上了伤寒病,不仅指挥部队有困难,就是跟随部队活动也难以支持了。
  为不影响部队行动,我决定留下来养病,让部队迅速北进,跳出敌人包围圈。
  大家一听我要留下养病,马上议论开了:“咱们不能扔下师长走哇!
  “师长走不了,我们可以抬着他走。”听到同志们的议论,我很感动。
  在我的再三坚持下,大家同意了我的请求。经商量,决定由孙玉凤带一连留下来照顾我、保护我。
  一连的同志也搀扶着我向秋皮沟沟里走去,一直走到罕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深处。为了解决给养问题,一连的赵指导员只好给我留下一个警卫班,带着另一个排也下山了。
  张连长和赵指导员带着一连的两个排下山后,我的病越发沉重起来,经常处于昏迷状态。为了调养我的病体,躲避搜山的敌人,我们爬上高山。因为如在山上与敌遭遇,可借助下坡的惯力迅速转移。于是,岳德胜、陈富海和王喜山等人,每天早晨轮换着把我背上山,晚上再把我背下来。为了我,他们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我的生活主要由孙玉凤和她的两个警卫照料,她们日夜守候在我的身旁。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九—八”的历史记忆

特稿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
东北抗日联军后期劲旅——教导旅

民族英雄
杨靖宇殉国史实补真
抗联名将——周保中
抗日英雄李兆麟遇害始末
赵尚志蒙难记
赵一曼在狱中治
乌斯浑河染碧血
“镜泊英雄”陈翰章
汪亚臣将军殉国记
祁致中
王光字
李红光
姜克智

亲历
艰险历程——到磐石县红区的途中
踏破兴安万重山——转战辰清
回师山里殊死搏斗
行军中临产
失去双脚爬行送信
真挚的战友情
难忘的垦荒年
馒漫西征路
牢门脱险

钩沉
我执行的一项特殊任务
两件遗物背后的故事

链接
抗联后代跨国专访88旅遗址
东北烈士纪念馆

抗联诗歌
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露营之歌

编辑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