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利维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现代政治哲学的问题与脉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8364
  • 作      者:
    吴增定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利维坦的道德困境》的正文是五个专题研究,分别针对五位早期现代政治哲学家一一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通过这五篇研究,《利维坦的道德困境》试图揭示一个简单的事实: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现代政治哲学从一开始就包含了某种内在的紧张。现代政治哲学的最初动因就是消除基督教世界内部宗教和世俗政治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化解自中世纪以来直至现代早期的“神学政治危机”(theological.Politicalcrisis)。为此,早期现代政治哲学家不得不将政治同一切超出政治之上和之外的宗教和道德等彻底分离,力图使政治获得自身的独立性或自主性。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一方面将国家变成一种无关宗教和道德的公共权力,另一方面同进将宗教和道德世俗化和私人化,使其成为一种纯粹的私人选择。但是,在将政治同宗教和道德分离开来之后,他们很快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一旦国家被“去宗教化。和“去道德化”,国家的道德正当性就变得很成问题。为此,他们又不得不在政治世界內部重建新的宗教和道德规范。但是,基于宗教被私人化和世俗化的现代前提,他们的努力就不可能获得成功,这也使得他们最终无法再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进行辩护。这就是自马基雅维里以来的现代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总之,作为一部研究早期现代政治哲学的小书,本书力求抛开无谓的意识形态争论,直接面对现代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的问题本身。这是本书的根本和唯一目标,无论这个目标看起来显得过高,还是显得过低。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马基雅维里的现代性
    法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马内(PierreManent)在谈到现代政治的特征时指出,现代政治与前现代或古代政治的根本不同在于,它力求同一切超出政治之外或之上的意见(Opinion)划清界限,切断政治与超越或神圣维度的一切关联,以确保政治世界的自主性或独立性;作为现代政治的基本表征,现代国家也力求恪守道德、价值或善的中立性,在面对各种善或价值的冲突,也就是所谓的“诸神之争”时,保持一种超然或客观的姿态,不仅没有直接介入其中,而且甚至避免表现出任何倾向性。单就现代政治的这种自主性特征来说,马内的观点似乎并不新鲜。事实上,自洛克以来的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早已将国家的中立性视为基本原则。在现代自由主义看来,作为公共权力的国家仅仅维持外在的社会和平,保护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自由;而善、道德或价值等“意见”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国家既不能也不应该加以干涉。
    但是,绝大多数现代自由主义者在捍卫政治的自主性和国家的中立性时,却有意无意地抽离了现代政治的历史语境,将政治的自主性和国家的中立性看成是一种超时空的普世价值,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由于“历史感”的缺乏,他们既不想、也没有能力澄清自己的先人之见。他们不仅无法理解现代自由主义兴起的思想动因,而且也不愿意正视它的内在困难。正因为如此,马内的看法虽然看起来似乎不够深刻,但他的表面之见却更能让我们注意并且尊重这样一个非常表面的事实:所谓的政治自主性和国家的中立性,不仅对于绝大多数非西方世界来说是闻所未闻,而且即便对于前现代的西方世界(希腊一罗马和中世纪基督教)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在古希腊和罗马,也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古代(Classicantiquity),几乎所有的政治哲学家都认为,任何现实的政治都受到某种更高的正义或道德秩序的制约引导或规范。譬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等政治哲学家之所以探究最佳政体(bestregime),也是为了给现实的政体提供某种目标。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关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区分,更是长时间地影响和支配了人们关于政治的思考和言说无论古代政治哲学家与基督教神学家对于政治的看法存在着多么大的分歧,但在强调政治的非自主性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对他们来说,政治作为一个属人的世界本身注定是有缺陷和不完美的,因此它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摆脱某种更高的道德秩序或价值规范的引导。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马基雅维里与现代政治的自主性
一  马基雅维里的现代性
二  教会与世俗政治
三  复古与革命
四  必然性与德性
五  政治自主性的悖论

第二篇  霍布斯论政治与宗教
一  政治的去宗教化
二  自然状态与宗教
三  个人与国家
四  《圣经》与政治
五  “利维坦”的道德困境

第三篇  斯宾诺莎与“犹太人问题”
引  论
一  《神学政治论》的基本意图
二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
三  《圣经》的历史与犹太人的历史
四  从“神学政治问题”到“犹太人问题”
结语  斯宾诺莎、“犹太人问题”与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困境

第四篇  洛克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政治与教育
引论
上篇  政治社会与家长制
一  洛克对费尔谟家长制观念的批评
二  一个人有什么资格统治其他人
三  为什么建立政治社会
四  统治与自我统治
下篇  家庭教育与政治
五  家庭的“理”与“情”
六  权利与德性
七  自由与权威
八  公民与绅士
结语

第五篇  从“萨瓦神父的信仰告白”看卢梭的道德哲学
引言
一  “萨瓦神父的信仰告白”与《爱弥儿》
二  自然宗教
三  自然宗教与道德哲学
四  卢梭道德哲学的意图
结语
余论:卢梭与现代国家的道德正当性危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