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资产阶级企业家这一人格类型将财富追逐视为最高目标,并在功利谋划的生活旅途上玩到得心应手地步的时候,其榜样的力量会自然而然地把人们引到利己主义和唯我主义的方向。这个方向即便不被公开宣示,至少也是一种隐秘的生活逻辑。倘对这种逻辑加以解剖,则利己主义者和唯我主义者便是这样一种人:他强调他的生命只有一回,因而尽情享受生活正当合理。他承认社会进步符合他的利益,也赞成别人履行他们的义务并把公益奉为至上,但他不想弄明白为什么他应关心别的社会成员。在他看来,他与这些人并无个人联系,因此也就不承担为之做贡献的任何义务。他愿意按道德准则行事,如果这样做对他有利的话;但是,如果不符合他的自身利益或者能够逃避惩罚,他就会无视这些准则。他也不为这样的异议所动,即,假如每个人都像他那样行事,信任会荡然无存,公共秩序的维持将面临威胁。他并没有说每个人都要像他那样。相反,果真如此便不与他的自身利益相符,因为,当别人也成为唯我主义者的时候,他不可能悠然自在。但是假定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唯我主义者,那么,做这样的唯我主义者正符合他的自身利益。
然而问题在于,同他一样,别的社会成员也都只有一次生命。由于这一点,做个不道德的唯我主义者若对他是合理的,则对别人也同样是合理的。但是,做不道德的唯我主义者对任何人都是合理的吗?如果承认这种合理性,那就会使整个社会秩序彻底陷入紊乱。在文化保守主义者看来,这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哲学无法解开的一个悖论。按照他们的见解,不管现代化进程怎样释放出个人的创造能量,并由此带来文明进步,一种更开阔的思想视界必须把握这样一种历史辩证法:现代化进程在使个人挣脱传统纽带束缚的时候。
……
展开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异宾
张凤阳教授这部书是晚近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著述。它展现了现代性错综纠结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形态,揭示了现代性充满张力的内在文化逻辑,对现代性纷繁复杂的谱系做了清晰的梳理与甄别。其广阔恢弘的理论视角,严谨深入的逻辑论证,丰富翔实的文本分析,使阅读本书成为一种亲历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思想探险。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