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性谱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74935
  • 作      者:
    张凤阳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凤阳,男,1962年生,山东利津人。哲学硕士,法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研究。出版有《世俗的胜利》、《政治哲学关键词》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现代性的谱系》从错综复杂的现代性图谱中抽离出“世俗趣味”、“工具理性”、“个性表现”三种典型取向,并将“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看作为其提供合法性证明的三种主要社会思潮,《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现代性的谱系》通过一种复调叙事,为跨学科的现代性研究搭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意味的观察平台。
展开
精彩书评
    《现代性的谱系》一书,以西方社会文化变迁为背景,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觉有些迷乱的事象置入一个融逻辑和历史于一体的叙事框架,理论地再现了现代性的复式结构。很难把这本书的讨论划归某一学科,它所呈现的不是单一线索的时间流程,而是一种非线性的历史写真。在一定意义上,这是现代性思想史的重理或重写。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异宾
    
    张凤阳教授这部书是晚近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著述。它展现了现代性错综纠结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形态,揭示了现代性充满张力的内在文化逻辑,对现代性纷繁复杂的谱系做了清晰的梳理与甄别。其广阔恢弘的理论视角,严谨深入的逻辑论证,丰富翔实的文本分析,使阅读本书成为一种亲历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思想探险。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宪
展开
精彩书摘
    因此,当资产阶级企业家这一人格类型将财富追逐视为最高目标,并在功利谋划的生活旅途上玩到得心应手地步的时候,其榜样的力量会自然而然地把人们引到利己主义和唯我主义的方向。这个方向即便不被公开宣示,至少也是一种隐秘的生活逻辑。倘对这种逻辑加以解剖,则利己主义者和唯我主义者便是这样一种人:他强调他的生命只有一回,因而尽情享受生活正当合理。他承认社会进步符合他的利益,也赞成别人履行他们的义务并把公益奉为至上,但他不想弄明白为什么他应关心别的社会成员。在他看来,他与这些人并无个人联系,因此也就不承担为之做贡献的任何义务。他愿意按道德准则行事,如果这样做对他有利的话;但是,如果不符合他的自身利益或者能够逃避惩罚,他就会无视这些准则。他也不为这样的异议所动,即,假如每个人都像他那样行事,信任会荡然无存,公共秩序的维持将面临威胁。他并没有说每个人都要像他那样。相反,果真如此便不与他的自身利益相符,因为,当别人也成为唯我主义者的时候,他不可能悠然自在。但是假定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唯我主义者,那么,做这样的唯我主义者正符合他的自身利益。
    然而问题在于,同他一样,别的社会成员也都只有一次生命。由于这一点,做个不道德的唯我主义者若对他是合理的,则对别人也同样是合理的。但是,做不道德的唯我主义者对任何人都是合理的吗?如果承认这种合理性,那就会使整个社会秩序彻底陷入紊乱。在文化保守主义者看来,这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哲学无法解开的一个悖论。按照他们的见解,不管现代化进程怎样释放出个人的创造能量,并由此带来文明进步,一种更开阔的思想视界必须把握这样一种历史辩证法:现代化进程在使个人挣脱传统纽带束缚的时候。
    ……
展开
目录
作者的话
绪论 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性
上篇 世俗趣味的高涨和自由秩序的扩展
引言
第一章 价值标尺的重构
一、传统伦理范式
二、市民德行的滥觞
三、为个性解放声辩
四、宗教精神的世俗转型
第二章 现代生活形态的合法性论证
一、感性个体的本原地位
二、契约伦理的型构
三、私域和公域的衡平
四、法治、宪政与民主
第三章 在自由与平等之间
一、从功利谋划到物竞天择
二、被冷落的“博爱”
三、变“消极”为“积极”
四、“致命的自负”
五、价值优先序列的设计与论争
第四章 为个性自由把脉
一、物质崇拜与感觉革命
二、文化保守的积极解读
三、合理约束自然欲望
四、道德生态的失衡与重建

中篇 自然的数学化和行动的合理化
引言
第五章 “哥白尼革命”及其文化意蕴
一、雅典与耶路撒冷
二、太阳神的降临
三、数学推理与经验观察
四、宇宙新秩序
第六章 科学方法的人文移植
一、唯“理”与求“实”
二、“政治算术”
三、“机器人”的苦乐计量
四、启蒙精神的乐观与自傲
第七章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一、非理性承诺与合理化行动
二、“经济是逻辑的母体”
三、工厂体系与人的角色还原
四、法理统治形式下的科层行政
五、管理革命与专家治国
第八章 从解除魔咒到价值迷失
一、魅力的平凡化
二、“问题”与“主义”的吊诡
三、规训与惩罚
四、技术时代的数字化生存

下篇 漂泊的性灵和放纵的肉身
引言
第九章 意义的失落与追寻
一、醉生与弃世
二、主体自觉的悖谬
三、信仰对科学
四、历史必然与道德义愤
第十章 浪漫诉求及其效应
一、“自然”的价值优先性
二、启蒙的再反思
三、我感觉,故我在
四、激进文人与革命风暴
第十一章 物化世界的审美超越
一、虔敬与皈依
二、寻找精神家园
三、诗与现实的紧张
四、从个性表现到英雄崇拜
第十二章 价值重估与酒神精神
一、“上帝死了”
二、超于善恶之外
三、狄奥尼索斯情结
四、天才的民主化
第十三章 本能冲动的公开造反
一、感性的审美生成
二、大批判与大拒绝
三、文化革命的战略谋划
四、快感冲锋的越界与流俗
结语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