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发展观创新论纲:党的十六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探索总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56199
  • 作      者:
    孙洪敏著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洪敏,女,汉族,1955年6月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重点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超前思维》《首脑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概论》《创新思维哲学论纲》等学术专著18部(其中合著8部),论文和调研报告188篇。其中2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评价;3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发展观创新论纲:党的十六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探索总结》共分为12章,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纲,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创新。总结十年来,伴随着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新主张、新理论。从“主要内涵”“精神实质”“探索路径”“实践经验”“历史责任”“四个规律”等方面,从“论”与“观”结合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江泽民同志同样重视统筹兼顾。他把统筹兼顾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他指出:“基本原则应该是,从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创造精神的优越性。”既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又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改革开放是一个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必须互相协调、互相配合,而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方面拓展了统筹兼顾的思想内涵、理论视野和对象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创新体系的方法论。如果说,毛泽东同志主要是从工作方针和领导艺术方面提出统筹兼顾理论的话,邓小平同志则是侧重从“两点论”的角度提出统筹兼顾思想,而江泽民是把统筹兼顾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提了出来。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的统筹兼顾理论,江泽民同志又发展了邓小平的统筹兼顾思想,从而使统筹兼顾思想的意义越来越大。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兼顾的思想越来越受到全党的高度重视,最终将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提了出来,不仅为科学发展观增加了新的内涵,也为科学发展观创新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使统筹兼顾的理论视野更加开阔,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方法论意义更加鲜明。 
  科学的方法来自科学的理论,同时也是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桥梁和保证。
  ……
展开
目录
导论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新成果 
第一章 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光辉历程 
第一节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章 对“四个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一节 以高度的战略思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 
第二节 以强烈的使命意识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第三节 以开阔的世界眼光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四节 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规律 

第三章 对“主要内涵”的科学阐述 
第一节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创新的第一要义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创新的核心 
第三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创新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创新的根本方法 

第四章 对“精神实质”的科学解读 
第一节 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灵魂 
第二节 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主线 
第三节 “初级阶段”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立论基础 
第四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第五章 对“探索路径”的科学揭示 
第一节 理论创新探索的实践路径 
第二节 理论创新探索的理论路径 
第三节 理论创新探索的整合路径 

第六章 对“思想资源”的科学发掘 
第一节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节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第四节 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借鉴 

第七章 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一节 对国内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二节 对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三节 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四节 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总结 

第八章 对“时代大势”的科学把握 
第一节 对国际形势的科学把握 
第二节 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 
第三节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把握 
第四节 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把握 

第九章 对“历史责任”的科学定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史中的地位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创新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地位 
第三节 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的地位 
第四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中的地位 

第十章 对“系统对象”的科学分析 
第一节 “论”的视角从横向上反映了理论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观”的视角从纵向上反映了理论创新体系的基本脉络 
第三节 “论”与“观”的结合视角 

第十一章 对“创新要求”的科学选择 
第一节 守护“中国”:以中国的实际为基础 
第二节 注重“特色”: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南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