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使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66112
  • 作      者:
    李云霖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研究》第一章论述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的法理结构。第二章主要论述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的历史由来。第三章探寻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变革的原因、动力与着力点。第四章从监督权主体的角度阐述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之实现。第五章从监督相对人的角度探讨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之实现。第六章从监督行为的角度阐述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之实现。结语部分展望了民主、科学和包容的政治改革中的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三)监督权评价
  在法治社会,一切权力都必须接受法律评价。这里的“一切”包括不同层级的权力,也包括不同性质的权力,当然包括监督权。法治社会对权力的法律评价是不允许存在例外的,不论什么性质的权力,也无论权力的层级,都必须接受法律评价:“用明确不变的法规来公正地和同等地对待一切当事人;通过那些由社会授权来执行这些法规的人来判断该社会成员之间可能发生的关于任何权利问题的一切争执。”而使用绝对的专断权力,或不以确定的、经常有效的法律来进行统治,都与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不相符合。“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潘恩认为,每个公民都是主权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屈从个人,他只能服从法律。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议会监督权始终是公共活动范围约束条款的守夜人:具体规定了政府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的规则。这些规则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合法的公共部门官员可能挪用公共资金加以限制。此外,政府的合法活动也受到明确的限制,它既针对政府提供服务的性质,也针对政府颁布的法律的类型。
  总之,西方议会监督权运行机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国家权力依法运作的问题,为国家权力严格依照法律规范运作准备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监督权运行机制把政治制度由专制政治转变到民主政治,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由人治形态开始转向法治形态。
  第四节 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但地域的广阔、人口的众多决定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不可能直接地经常地行使那属于自己的权力,而只能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因此,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这种体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和国家权力的行使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分离。
  ……
展开
目录
《公法研究》总序
导论

第一章 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之结构分析:理论基础
第一节 权力、监督权力及其运行机制
第二节 古代监督权运行机制
第三节 西方议会监督权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

第二章 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之由来:历史变迁
第一节 中外古代监督回顾
第二节 西方议会监督权的演进
第三节 西式议会监督权在中国的流变
第四节 无产阶级代议监督权的探索
第五节 人大监督权的制度发展

第三章 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之变革:从支持式监督到制导式监督
第一节 人大监督权运行所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人大监督权运行机制弱化的表现与原因
第三节 提高人大监督权运行实效的动力
第四节 提高人大监督权运行实效的着力点

第四章 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之实现:监督主体
第一节 融合先进民主与自由民主的代议监督理论
第二节 加强监督主体的监督能力建设
第三节 提高监督行为人的监督能力

第五章 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之实现:监督相对人
第一节 完善人大监督和党参与国家事务的制度性途径
第二节 完善人大监督政府的制约导向关系
第三节 完善人大监督司法的制约导向关系

第六章 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之实现:监督行为
第一节 完善法律监督权运行机制
第二节 建立立法性预算权运行机制
第三节 完善质询权运行机制
第四节 完善人大调查权运行机制
第五节 完善罢免权运行机制

结语 民主、科学与包容的政治改革中之人大监督权优效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