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和关系有什么联系,难道真的这么重要吗?
我告诉你,在中国,事实的确如此,它比你想象的还要更重要!
不懂饭局,你就不了解中国式的人际关系。不会饭局,你在这个社会就没有关系。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是请相信,超过99%的人都逃不脱这个规律。再有本事的人,他也要知道一些饭局的规矩,懂得饭局关系的重要性。
我不是教你走歪门邪道,而是提醒所有在关系的大门前碰得头破血流、不得其门而入的人,吃吃请请,不但是人情需要,还是你成事的润滑剂,登上成功顶峰的助力器!
从古到今,吃请都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说这是中国世俗文化的核心也不为过。外国人来中国,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得先看中国人的饭桌,参与到中国人的吃请中来,才算在中国文化的大山前找到了门。
我有一位朋友,他曾经在某机关的办公室专管吃请,可谓是个中高手,熟悉一切流程,精通每个环节。请谁应该怎么请,席位的安排,吃前的客套话怎么说,吃后的圆场话怎么讲;敬酒的次序、碰杯的姿势和劝酒等等,他都是轻车熟路,运用自如。即便不是他这样的“专业人员”,生活中的中国人也不乏吃请的经验。
为什么中国人爱吃请呢?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了有求于人就用请客吃饭去解决问题;想捞好处就到饭桌上去谈;想结交朋友就用酒杯去当敲门砖;想做生意就下馆子,进高级酒店,谈判桌倒成了十足的陪衬。很多事在办公室和会议厅上谈不通,气氛紧张,互不相让,但到了餐桌上却一谈就通,只要你能喝酒,会喝酒,酒杯一端,仰脖子一灌,把自己喝得左摇右晃,那么一切好商量。所以中国人早就习惯了靠请客吃饭去解决生活和事业上的需要。
而且在中国人看来,给人食物和请人吃饭也是一种很重的情谊,甚至比金钱还重。秦末汉初的军事名将韩信,他小时候没少挨饿,靠好心人给他吃的度日,后来他扬名立万,辅助刘邦成就了大事,仍然不忘报答,非得找到那位老太太,给她余生富贵。一顿饭,让人感恩一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一位下放到农村的干部家中没米下锅了,有位村民送给他一篮红薯让他煮着吃,后来他被重新启用,回到了城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恩,把这个村民的户口办到了城里。是否合法我们另说,却足以说明中国人是多么重视这种情谊!
所以我们才得出这个结论,中国人的文化,是吃请文化;中国人的关系,是吃请关系。不管多陌生的人,只要一块吃顿饭,马上就可以无话不说,像是多年好友,关系立刻近了很多。我们的小孩子,最大的消费不是学费,不是买书,而是买吃的零花钱。在古代,一只梨子蒸得味道不好,就是贤人也都可以出妻(休妻),直到了今天,男人还都以妻子可以做出一手好菜为荣。所以你一定注意了,那些不想让你去他家做客的男人,八成是他老婆的饭菜做得不好吃。对男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忌讳!
活着吃,死了还要吃。人吃,鬼吃,神也吃,祭祀的时候摆上猪头甚至是全猪,还有牛羊等各类牲畜。总之死人和神仙吃得和活人一样丰盛,有肉有酒还有一张桌子。在这方面,中国的鬼神可谓极其唯物,和人一样吃喝不断,不是核心文化又是什么呢?世俗社会,活人死人都讲关系,就连和尚,也有一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佛家也免不了吃请文化的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