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16218
  • 作      者:
    邵长荣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邵长荣先生,1925年8月l2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幼年跟随母亲生活。1938年小学毕业后,经商的父亲将他带到上海读中学,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战乱烽火,民不聊生,老百姓贫病交迫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的童心。从那时起,先生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以医强国济民的信念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中。凭着聪颖的天资和勤奋,他仅用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初高中的课程。读高中期间,先生在学习之余,晚上跟从当时著名的老中医严二陵先生修习古文,继后又在周末随名画家黄幻吾先生学岭南派国画三年。跟随严、黄二老的学习,为他今后领会中医经典,并将中西医特色灵活结合,奠定了基础。高中毕业后,先生立志学医,于1943年考入上海德国医学院。经过一年预科和一年德文学习后,此时抗日战争胜利,他转入国立同济大学医疗系继续学习六年。在这八年里,系统的现代医学理论教育和临床实习训练,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西医基础。出于对中医学的热爱,1956年由组织推荐,他来到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参加第一届西学中研究班,脱产系统学习中医三年。1959年毕业后,留校参与建立“内基”教研组,进行中医本科生的西医教材编写、教学以及临床带教。1960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建立,先生随教研组进入龙华医院,进行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从大学毕业至今,先生行医已60年,但热爱之情,始终如一。正是医乃仁术,唯有仁德者通而彻之,奉而行之。
展开
内容介绍
    邵长荣教授1943年考入上海德国医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转入国立同济大学医疗系学习,1951年毕业后开始从事西医内科临床并专攻呼吸系统疾病。由于组织的推荐,1956年参加了上海中医学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脱产学习三年。毕业后留校执教,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及科教研工作。
    医乃仁术,惟有仁德者通而彻之,奉而行之。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用中医、中药与疾病作斗争,邵长荣教授坚信医者不论中西,行医治病的目标是一致的,如能把两者取长补短、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促进祖国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西学中”的三年里,邵教授精读中医经典,虚怀若谷,潜心学习,曾师从张羹梅、黄文东等多位中医名家,并精于思考,勤学好问,善于总结,触类旁通,凭借其扎实的西医功底与中医理论的有机结合指导着临床实践,交融贯通,发挥了中医的特点与优势,为肺系疾病的诊治和科研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龙华医院建院初期他参与了中医药防治肺结核的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先后创制了多种抗结核中成药。随后又创制了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方药,取得了卓著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赞颂。
    在“西学中”的三年里,邵教授精读中医经典,虚怀若谷,潜心学习,曾师从张羹梅、黄文东等多位中医名家,并精于思考,勤学好问,善于总结,触类旁通,凭借其扎实的西医功底与中医理论的有机结合指导着临床实践,交融贯通,发挥了中医的特点与优势,为肺系疾病的诊治和科研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肺病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前后。该书对于咳嗽、哮证、喘证、肺胀、咯血、失音、鼻渊、肺痨等病的病名拟定和临床发病机理与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医防治肺病的理论基础。
    1.咳嗽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均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出现了讨论咳嗽的专篇——《素问·咳论》。该书载日:“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就其成因指出了内、外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内因则指出寒饮人胃,则饮邪循胃口上膈干肺而致咳。《内经》首先认为咳嗽是肺的病变,故《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肺为咳”。但《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于肺而发生咳嗽。从治疗来说,则提出“五脏之咳,应取俞穴;六腑之咳,应取合穴”。
    2.哮证
    《素问-阴阳别论》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通评虚实论》亦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的记载。喘,指气喘;鸣,即指喉间作声。《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把这一症状称作“喘呼”,谓“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人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喘呼”也就是气喘而呼鸣有声的意思。可见,《内经》不仅对哮证的临床特征有所掌握,而且还认识到本病主要是肺的病变,且与其他脏腑有关。
    3.喘证
    《内经》最早记载了喘的名称、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如《灵枢·五阅五使》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也说:“肺高则上气肩息。”《内经》认为,喘主要是肺与肾的病变。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至其病因,则与“风热”、“水气”、“虚邪贼风”、“岁火太过”、“岁水太过”、“气有余”等有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医肺病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肺病防治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中医肺病防治体系的不断发展
第三节 肺病防治体系的逐步完善

第二章 肺脏生理功能概述
第三章 肺病病因病理概述
第一节 常见病因
第二节 病理特点

第四章 肺病基本证候
第五章 肺病辨证要点
第六章 肺病的中医治法
附:论“通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第七章 肺病的预防调理
第八章 临床常见症候
咳嗽
咳痰
喘(哮)
咯血
汗症
便秘
水肿
不寐

第九章 临床常见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附:人禽流行性感冒
急、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
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间质性肺病
矽肺
气胸

第十章 临床科研思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病
矽肺
气胸

附录
膏方运用的临证经验
肺科疾病常用药物和食疗处方
呼吸病常用口服中成药
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诊断技术
临床常用方剂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哮喘管理和预防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