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畴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形体官窍、病因病机、四诊八纲、养生和疾病防治等,并运用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即宏观思维、哲学思维和注重整体研究的独特思维。中医妇科学离不开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规律,男女基本相同。但由于“天地絪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乾为天,坤为地”(《易经》)和“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易经》)的不同,在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中有胞宫等组织,在生理活动上有经、带、胎、产和哺乳等特点,必然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和相关疾病,故历来设为专科诊治。唐代大医孙思邈指出:“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明确有专门研究的必要。妇女既有病理、病种的不同,治法便有其特点,医者应掌握其规律,研究有效防治方法,这是学习中医妇科学的内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