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治病法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33891
  • 作      者:
    王雨三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太仓名医王雨三(汝霖)临证精于八纲辨证及脉诊。积数十年临证心血著成《治病法轨》三卷,医理详实,通俗易懂,以期流传诸世,启发后人,挽救生灵。他的著作是发掘整理中医学的宝贵资料,对研究近代中医学术思想和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成如先生所言:“凡百病症,不外阴阳气血表里虚实之编艘而致。如能将阴阳气血表里虚实以辨明之,则凡百病情无所逃遁于心目中矣”。“是书注重脉理以立言,以脉理为医者至切至要之法”。
  《治病法轨》“不独为证明阴阳气血表里虚实而作,亦为切救时弊而作。似乎偏于温补,然非偏也。为时医竞尚寒凉攻伐将温补完全废弃,不得不予以纠正之。故将古圣贤之保重元气,不惮至再至三以说明之”。
  《治病法轨》“略于伤寒温病者,以伤寒温病古人已有专书也,但总不外表里阴阳气血虚实而已,得能识真其表里阴阳气血虚实,投方则必合病情,治病则无往不利。虽治伤寒温病之方,亦可以治杂病:即治杂病之方,亦可以治伤寒温热,固不可胶执以治病,必须识病以用药,庶不误耳”。 《治病法轨》“之论说与治法,皆别开生面之作,非人云亦云者可比。且从生平经验得来,亦非徒托空言。既可以增益人之见识,又可以启发人之心思,不无资助后学而有益世人。至论说与治验,虽属不多,然融会贯通,一隅而三反之,已用之不尽矣“亦即内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之义也”……。
展开
精彩书摘
  治病法轨上卷
  太仓王汝霖雨三甫著男达材校
  辨阳盛阴虚、阳虚阴盛
  仲景伤寒论序例有云: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此乃治病紧要纲领,不特伤寒证之治法已也。一有错误,生命立休,可不详辨其确实而草率从事哉。然阴阳之虚实,岂易辨哉。或日:阳盛则热阳盛则寒。阴虚生外寒,阴虚则发热。阴阳之虚盛,辨之亦不难。此说虽是,然而不尽然也。即使伤寒伤风之在太阳经,淅淅恶寒,翕翕发热。岂阴阳之乍盛乍虚,更虚更盛,治法可汗下并行乎。又不止此也。内经谓寒极则热,热极则寒。又云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即在伤寒证,邪热传人厥阴经,有四肢厥冷,即热深厥亦深,仲景用承气下之者,岂可见其厥冷而谓为阴盛阳虚乎。又伤寒入于足少阴经,有面赤身热、咽痛等症。仲景用通脉四逆汤以温之,岂可作阳盛而下之乎。又有内伤症中最多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之症,岂可见寒即作阴盛症而汗,见热即作阳盛症而下,以误人之性命乎。霖对于此阴阳虚盛,遍阅古人之书,未有说明的确之见证。难经虽亦有辨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之证。其云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日阳盛阴虚。此属心肺虚而肝肾实,肝肾虚而心肺实。只可以用补阳配阴,补阴配阳之法,非可用作汗下者也。又考之成注,以尺脉弱为阴不足,阴虚阳凑,阳陷人阴,则发热者为宜下。
展开
目录
凡例
唐序
秦序
何序
自序
治病法轨上卷
辨阳盛阴虚、阳虚阴盛
辨气血虚实
平则无病,不平则病论
权衡图说
论望问闻切
内经分配脏腑诊候图
脉法刍言
辨脉形与主病
左右两手脉候用药补泻法
脉之部位相生相克
附李士材四言脉诀
验舌
外感内伤辨并治法
论外感风寒不可泻肺
治病须顾元气
毋盛盛,毋虚虚,而遗人夭殃;毋致邪,
毋失正,绝人长命论
辟虚不受补
辟补牢其邪
论治寒与热
论治风寒不可用寒凉
论治病必求其本
论至虚有盛候
论人参之功效
论附桂八味丸之功效
舌黑与烦躁医必以为实火辨
口燥与大便秘,小便赤,医皆以为实热论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说
产后伤寒论
小儿纯阳之体论
白痦忌用表药说
论治湿非独利小便可去
论急则治其标之非
牛蒡子枳实枳壳并论
甘温与苦寒并论
论用热度表验病人之寒热
论十剂缺少升降二法
论吴鞠通误认风温温热等症在肺,用泻肺以害人
气有余便是火辨
世人误以回生再造丸作人参再造丸以为补药说
医说
治病法轨中卷
治病法轨下卷
染病法轨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