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跟名医做临床.内科难病.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17826
  • 作      者: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一个时代医学成就的典型体现中医临床贵在实践,读经典是师法古人,跟名医是师法今人。上海开埠至今,沪上名医流派之多、人数之广、成就之高一直居于江南乃至全国前列,影响远达海外、长丛书通过沪上岳医学术继承人的讲述,真实再现名医的临床思辨过程。<br>    传承名医临证秘诀  体悟行医真知<br>    本丛书得到上海市科委2007年度“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研究课题资助。<br>    丁学屏 沈丕安 陈湘君 王文健
展开
内容介绍
    《“跟名医做临床”·内科难病(2)》介绍擅长治疗代谢病、免疫系统疾病的丁学屏、沈丕安、陈湘君、王文健四位中医内科专家。对各位名医的主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特色,尤其是名医独特的辨证心得,选方、配伍、用药经验,疑难杂症诊疗体会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跟师临床部分以先医案后问答的方式体现“跟”和“做”,生动再现了名医的临证思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随师侍诊之感。
展开
精彩书摘
    症见胸次失旷,间或胸痛,瞬间即逝,神气易疲,口干少津,舌嫩红,边有齿痕,或有紫斑,苔薄净,脉小弦或细涩。此类证候,于特异性糖尿病心肌病,非特异性糖尿病冠心病初期最为繁见。<br>    燥热伤津,气虚络瘀。治以益气生津、和营疏瘀,方合生脉散、旋覆花汤、丹参饮三方合方。药用珠儿参30g,麦冬9g,北五味(打)3g,北沙参12g,玉竹9g,旋覆花(包煎)4.5g,泽兰叶9g,红花6g,丹参9g,檀香6g,砂仁(后下)3g。<br>    珠儿参、麦冬、五味子,乃生脉之制,益气生津。方中珠儿参一名珠子参、珠参,具养阴清热,疏瘀活血之用;麦冬甘寒,润肺燥而养心血,其所含甾体皂苷,具有降糖活性。药理研究表明,麦冬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心肌耗氧量;五味子甘酸而温,敛肺气而归肾元,据荣烨之教授报道:生脉散能增加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旋覆花汤乃治络病之祖方,新绛已不可得,易以泽兰、红花。泽兰苦辛微温,《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乳妇内衄(《御览》作衄血),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创痈肿创脓”,《日华子本草》言其“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故为通利血脉要药。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强心作用;红花辛温,《药品化义》称其“善通利血脉,为血中气药,能泻又能补,各有妙义”;丹参苦微寒,养血活血,生新血,去瘀血;檀香、砂仁味辛气温,一治胸膈气滞,一治心腹诸痛;北沙参甘平微寒,清金滋水,助麦冬以润肺燥;玉竹甘平,润心肺而补虚损,与黄芪同用,能改善心肌缺血心电图,尚可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强耐缺氧能力。
展开
目录
丁学屏<br>名医简介<br>学术思想<br>一、识病辨证,斟酌古今<br>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消渴病机融会贯通<br>三、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互参照<br>四、温习中医文献,指导临床实践<br>五、古为今用,发挥复方多用的优势<br>六、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开阖为主导,药化药理资参考<br>七、中西医学优势互补,完善饮食结构,慎起居<br>八、未雨绸缪,防患未然<br><br>经验特色<br>一、糖尿病的诊治经验<br>二、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经验<br>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诊治经验<br>四、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诊治经验<br>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经验<br>跟师临床<br>一、糖尿病<br>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br>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br>四、糖尿病肾病<br>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br>六、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br>七、糖尿病肺部感染<br>八、糖尿病慢性尿路感染<br>九、糖尿病皮肤病变<br>十、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br>十一、糖尿病胆道感染<br>十二、糖尿病痛风<br>十三、糖尿病合并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症<br>十四、肥胖症<br>十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r>十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br>十七、亚急性甲状腺炎<br>十八、甲状腺腺瘤<br><br>沈丕安<br>名医简介<br>学术思想<br>一、首先提出“红斑痹”病名<br>二、对风湿病免疫病病因病机的认识<br>三、对传统中医概念的思考<br>经验特色<br>一、中医抗感染四大治法<br>二、经验方剂<br>三、风湿病免疫病的诊治经验<br>四、免疫病发热的诊治经验<br>五、中医中药现代治疗机制经验<br>六、痰饮病的诊治经验<br>七、口腔溃疡、葡萄膜炎的诊治经验<br>八、降温与升温的中药<br>九、中医补钙药物应用经验<br>跟师临床<br>一、系统性红斑狼疮<br>二、类风湿性关节炎<br>三、免疫性肝病<br>四、痛风<br>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br>六、过敏性紫癜<br>七、溶血性贫血(AIHA)<br>八、溃疡性食道炎、结肠炎<br>九、干燥综合征腮腺炎<br>十、牛皮癣关节炎<br><br>陈湘君<br>名医简介<br>学术思想<br>一、提倡扶正法为主诊治风湿病<br>二、注意风湿病的心理、饮食调养<br>经验特色<br>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治经验<br>二、狼疮性肾炎(LN)的诊治经验<br>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治经验<br>四、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治经验<br>五、痛风的诊治经验<br>六、干燥综合征(ss)的诊治经验<br>七、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的诊治经验<br>八、骨关节炎的诊治经验<br>九、白塞病的诊治经验<br>跟师临床<br>一、系统性红斑狼疮<br>二、狼疮性肾炎<br>三、类风湿性关节炎<br>四、强直性脊柱炎<br>五、痛风<br>六、干燥综合征<br>七、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br>八、骨关节炎<br>九、白塞病<br><br>王文健<br>名医简介<br>学术思想<br>一、诊疗中西合璧,取长补短<br>二、重脏腑辨证,擅调脾胃<br>三、新病从时,久病从瘀,善用活血化瘀<br>四、外感病重治,内伤病重辨,杂病重治痰<br>五、首创“气聚”为病学说<br>六、善执经方,古法今用<br>经验特色<br>一、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综合征<br>二、老年病的诊治经验<br>三、用药特色<br>四、常用验方<br>五、经方运用体会<br>六、糖尿病的诊治经验<br>七、胃癌术后的治疗经验<br>八、冠心病的诊治经验<br>九、脾胃疾病的诊治经验<br>跟师临床<br>一、糖尿病<br>二、脂肪肝<br>三、老年高血压<br>四、代谢综合征<br>五、高脂血症<br>六、脑梗死<br>七、冠心病<br>八、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r>九、慢性胃炎<br>十、胃溃疡<br>十一、习惯性便秘<br>十二、失眠<br>十三、颈椎病<br>十四、青少年高血压<br>十五、水肿<br>十六、尿路感染<br>十七、泄泻<br>十八、外伤后头痛<br>十九、梅核气<br>二十、慢性湿疹<br>二十一、汗证<br>二十二、遗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