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型教育而不是学术型教育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及研究科学原理的人才——学术型、科研型人才;另一类是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的人才——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按照2002年3月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医学类专业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职业医师为主要目标,专业名称统一规范为“临床医学”、“中医学”和“口腔医学”等,主要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举办;相关医学类及药学类专业培养医学技术、辅助医疗和药学专门人才为主,其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归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范畴。
三、终身教育而不是终结教育
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医学教育都只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对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来说,在医药、卫生类的终身教育中更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长期的、直接的影响;二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可以由学历教育扩展到非学历教育,从而最终将终结教育推进到终身教育。接受终身教育,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一种连续性教育。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培养医学相关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新的形式,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是在社会结构体系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物质条件,而且也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客观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伟大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五条具体道路;同时还指出:要“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大政方针,为我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高职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好的经济形式下发展起来的,从大量的统计资料来看,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国护理人才、药学人才、康复人才、营养人才等医学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需求性改变,大批高等卫生技术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这既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迎来挑战,又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职业岗位的多样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大型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和装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高等卫生技术人才的职业岗位出现了多样性。特别是在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卫生技术人员不再是单纯从事医疗服务,而是要融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六位一体”,因此,基层、广大农村、广大社区的那些初级、中级卫技人才岗位,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这种高素质人力资源,需要通过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来提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对高等卫生技术人才需求的不同,这就要求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基层,不断调整和充实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培养出满足社会、满足市场的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
(三)提升内涵的迫切性
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一直以中等卫生学校形式在运行,全国卫生学校数量多、规模小、投入较少,无论是校舍、师资队伍、教学设备……都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迫切需要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院教学层次、质量层次和社会地位。
首先要加大校园建设和改造的力度。规模出效益,没有适应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就谈不上为社会、为行业、为群众培养更多更好的卫生技术人才。
二是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大批引进高学历层次、高职称层次、德才兼备、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