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百年文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0279
  • 作      者:
    杨圣敏,良警宇主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民族学即“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9世纪中叶产生于西方,20世纪初传入中国。回顾民族学人类学传入中国后近百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划分为8个时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百年文选》分别挑选了各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论文共37篇。这些论文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近百年来,民族学人类学界寻求发展,蹒跚探索前行时的面貌和特点。
    回顾民族学人类学传入中国后近百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划分为8个时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百年文选》分别挑选了各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论文共37篇。这些论文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近百年来,民族学人类学界寻求发展,蹒跚探索前行时的面貌和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研究边政学的目的及重要性
    研究边政学的目的有二:一是理论的,一是实用的。边政学原理的阐发,可使移植科学迅速发达,专门知识日益增进,举凡人口移动,民族接触,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皆可追本寻源,探求法则。这是边政学在理论上的功用。边政学范围的确定,可使边疆政策有所依据,边疆政治得以改进,而执行边政的人对于治理不同族不同文的边民,亦可有所借镜。“为政由学始”就是这个道理。这是边政学的实践上的功用。
    在目前提倡边政学的实用研究,意义尤为重大。只说两点,就可以明白其重要性。第一,在本国的意义:中国这次抗战,显然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而不是国族内某一民族单位的解放战争。全民族求得解放,达到国际平等地位以后,就须趁早实行准许国内各民族地方自治的诺言,而共同组织成为一个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族。建立一个多民族国家,是我们现阶段的理想。而如何促成民族国家的组织,此种伟大事业,一部分就有赖于边政学的贡献。第二,在国际上的意义:中国是反侵略的先锋,是抵抗强权的领导,亦是被压迫民族伸张正气打倒暴力的表率。这次抗战胜利,对外达到国家独立自由的目的,对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以后,可在和会席上,增高我们的地位,加强我们的发言权。上次世界大战结束,对于少数民族及殖民地问题,解决不得其当,因而种下祸根,使世界重陷于今日空前大战。罗邱宣言已暗示了民主国家胜利以后的和平条件。自然战后对于民族自决自治,会作公平合理的处置;对于殖民地问题,亦将采取较开明的政策。
展开
目录
人类学之概略
说民族学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与将来
民族学的对象领域及其关联的问题
七年来之中国民族学会
边政学发凡
战时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在我国边政上的应用
20世纪前期的中国民族学
当前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
三十五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看当前我国民族学的对象和任务
论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建设新中国人类学体系
建立我国自己的民族学体系
努力完成知识分子的新任务
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在“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开拓我国民族学的新局面
创立民族学系培养民族学工作人才
论“语言民族学”
论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创立44年
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国际研讨会开会致辞
四十年来台湾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类学研究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民族志学与社会人类学——从台湾地区人类学研究说到我国人类学发展的若干趋势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论广义民族学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中国民族学的构成与特征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费孝通先生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先见者的智慧
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人才
论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二十五年来中国的人类学研究:成就与问题
中国民族学的现状与展望
试说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