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炸药在岩土等介质中爆炸时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转换为地震波,并从爆源向周围介质迅速传播,导致地表和建(构)筑物产生震动。在传播过程中,虽然其震动强度随着离爆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但在一定范围内,可能给附近非爆破目标的建(构)筑物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之为爆破震动效应口。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爆破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矿山开采、铁路与公路路堑成形、隧道开挖、水利水电设施建设和移山填海等土石工程领域。大规模的或频繁的爆破作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中便包括爆破震动效应的危害。爆破震动效应对周围设施和人员造成安全上的隐患,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危害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公害问题,爆破震动危害控制一直是国内外爆破安全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由于爆破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及其由此引起的地面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力学过程,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炸药性能、药量大小、爆源位置、装药结构、堵塞条件、起爆方式以及爆破的地质地形条件等。此外,建(构)筑物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受震破坏还和其自身的结构特性和材料强度有关。因此,爆破地震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涉及地学、爆炸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爆破震动效应主要研究爆破时受震介质的运动规律及震动强度对结构体的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