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割圆术走向无穷小:揭秘微积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757371
  • 作      者:
    刘里鹏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可借复本:1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割圆术走向无穷小:揭秘微积分》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编书体系,在逻辑化渐进式的编书理念指引下,对当今教材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以兴趣为主导、以逻辑为基础,让大家在轻松学习微积分的同时深刻理解其本质,掌握其基本方法。《从割圆术走向无穷小:揭秘微积分》从古代“割圆术”的极限讲起,依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学科发展的逻辑顺序全面解读微积分,从而揭示出微积分的本质,讲解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然后揭示出“无穷小”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高等微积分的知识,如傅立叶级数、椭圆积分和场论等。微积分是当今大学一年级学生几乎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从割圆术走向无穷小:揭秘微积分》起点低,具有科普的性质,适合具有高中学历者自学;又因为《从割圆术走向无穷小:揭秘微积分》有教材的特点,尽量做到对知识的全面和深入讲解,所以可以作为大学生的课外补充材料,尤其是针对那些学习微积分时感到头疼的以及以前学习过微积分但是现在又还给老师的学生。
精彩书摘
  第2章  感性认识——微积分起源
  微积分学正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在17世纪,而求极限、微分和积分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本章第一节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微积分思想的萌芽,注重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然而刘徽的“割圆术”多为停留在定性描述的水平,之后当人们引入函数后,在解析几何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大量的定量研究就开始运用到微积分上。定量研究使得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圆周率x等等,尤其是到了17世纪,微积分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其根基还不够牢固。因而l7世纪的人们对微积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感性上,是较高层次的感性认识。
  微积分学逐步走向成熟主要依靠的是牛顿(LNewton,1643~1727)和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这两位天才数学家的努力,但是正如牛顿在1676年在给胡克的一封信中写到的那样:“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确如此,每一门学科尤其是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科的成立以致走向成熟决不是一两个人的贡献,而是无数人共同探索的结果。微积分学也不例外,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已经有无数学者曾对微积分进行了探索,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出微分和积分的关系,直到有了牛顿和莱布尼茨。本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对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的主要“巨人”做简单的介绍,向读者展示微积分发展史上的几张辉煌的画面,让读者亲身感受这些画面的无穷魅力。
目录
第1章 导言——写在前面
1.1 本书的函数论
1.1.1 函数的代数意义
1.1.1.1 函数的定义
1.1.1.2 初等函数
1.1.2 函数的几何意义
1.1.2.1 笛卡儿的贡献
1.1.2.2 极坐标
1.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1.3.1 有界性
1.1.3.2 周期性
1.1.3.3 奇偶性
1.1.3.4 单调性
1.1.3.5 显隐性
1.1.4 函数的简单衍生
1.1.4.1 反函数
1.1.4.2 复合函数
1.1.4.3 多元函数
1.1.5 矢量函数
1.1.5.1 矢量表示
1.1.5.2 矢量运算
1.1.5.3 场论初步
1.1.6 本书基本问题的提出
章末小阅读:寻觅大学精神,探索人文之路——读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第2章 感性认识——微积分起源
2.1 古代微积分思想的萌芽
2.1.1 微积分的哲学思想
2.1.2 刘徽的“割圆术
2.2 微积分创立的社会背景
2.2.1 中世纪思想禁锢和大学的艰难发展
2.2.2 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的解放
2.2.3 资产阶级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2.3 先驱者的贡献
2.3.1 微分的思想
2.3.2 积分的思想
章末小阅读:为什么微积分没有在中国产生

第3章 感性跨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1 牛顿的微积分
3.1.1 “独处”成就了牛顿.牛顿验证了“独处
3.1.2 牛顿的微积分著作简介
3.1.3 牛顿的其他成就
3.2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3.2.1 博览群书,广交英才
3.2.2 莱布尼茨微积分思想的来源
3.2.3 “古怪的”微积分论文
3.2.4 莱布尼茨的其他贡献
3.2.5 莱布尼茨和牛顿
3.3 极限初步
3.3.1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夹挤原理
3.3 .2几类很重要的极限
3.4 导数
3.4.1 导数的本质
3.4.2 可导的条件
3.4.3 用定义求导数
3.4.4 四则运算求导法则
3.4.5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3.4.6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3.4.7 函数领域的“不倒翁
3.4.8 导数的几何意义与最值初步
3.4.9 偏导数及其简单应用
3.4.9.1 偏导数的意义
3.4.9.2 隐函数求导
3.4.9.3 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3.4.9.4 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3.4.9.5 正交曲面坐标系叫
3.5 再议最值
3.5.1 多元函数的最值
3.5.2.条件极值
3.6 微积分的本质
3.6.1 什么是微分
3.6.2 微分和导数的区别及微分简单应用
3.6.2.1 微分和导数的区别
3.6.2.2 微分的简单应用
3.6.3 什么是积分
3.6.3.1 微积分基本原理
3.6.3.2 定积分
3.6.3.3 定积分
3.6.4 微积分的精髓
3.6.5 微积分的基本方法
3.7 积分的算法
3.7.1 凑微分法
3.7.2 换元积分法
3.7.3 分部积分法
3.7.4 综合积分法
3.7.5 极限积分法
3.8 微分方程初步
3.8.1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3.8.1.1 引例
3.8.1.2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
3.8.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3.8.2.1 引例
3.8.2.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
3.8.3 其他常见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
3.8.3.1 齐次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
3.8.3.2 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
章末小阅读:椭圆周长怎么计算

第4章 走向理性——逼近无穷小
4.1 第二次数学危机
4.1.1 贝克莱悖论
4.1.2 更加混乱的局面
4.2 分析的算术化
4.2.1 柯西的探索
4.2.2 数学分析的集大成者——维尔斯特拉斯
4.2.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次被应验
4.2.2.2 艰苦造就天才,困难磨炼英雄
4.2.2.3 无与伦比的大学数学教师
4.2.2.4 神秘的e一8语言
4.2.2.5 到底什么是无穷小
4.2.2.6 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导函数存在吗
4.3 级数的发展与成熟
4.3.1 级数及其最初面临的困境
4.3.2 用定义判定级数敛散性及其简单应用
4.3.2.1 用定义判定级数敛散性
4.3.2.2 柯西审敛原理相关推广
4.3.2.3 莱布尼茨判别法及其相关推广
4.3.3 两个关于等比级数的有趣问题
4.3.3.1 0.9 比1小吗
4.3.3.2 阿基里斯是怎样追上乌龟的
4.3.4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4.3.4.1 中值定理
4.3.4.2 泰勒公式
4.3.4.3 泰勒公式的简单应用
4.3.4.4 泰勒级数
4.3.4.5 欧拉公式
章末小阅读:傅立叶级数简介

第5章 理性发展——走向成熟
5.1 多元函数的积分
5.1.1 重积分
5.1.1.1 引例
……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