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月万里照关山:大关的历史文化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1232
  • 作      者:
    郑艺,赵海仙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历史凝重而沧桑。通过《明月万里照关山》,我们试图让人解读大关的历史和进一步定位大关的今天;通过《明月万里照关山》,我们也试图还原和展现大关通道文化的本来面貌。《明月万里照关山》不是《大关县志》的翻版,也不是专门的学术研究集。它大概属于那种介乎于史志解读与学术研究之间、刻意与人素面相见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因而有人说其铸造工艺有可能是从印度传来的。在三星堆出土的海贝和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等都不是本地所产,也很可能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br>    这些发现说明当时“蜀身毒道”、“五尺道”是承载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南亚诸民族地区物品交换最重要的通道,这些古道不仅沟通了中原与云南边疆及周边地区的交往,使中华各民族和周围各族之间的商贾得以往来,物产得以交换,文化艺术得到交流与融合,彼此的社会得到相互促进。<br>    以中原汉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南传和以印度文化为代表的南亚文化东向北上,在云南相遇并交融,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并引发了很多深刻的讨论。在这些文化传播的过程之中,大关及其附近出土的遗物的历史地位,今后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br>    汉代的《孟孝琚碑》可以说是汉文化从四川盆地进一步南传的证据。<br>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在今昭通昭阳区东南郊白泥井马家湾梁堆出土了汉代的《孟孝琚碑》。据碑载:孟孝琚12岁即人内地“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可见当时汉文化在当时还是异域的滇东北地区的传播情况。<br>    孝琚原名广,字广宗,其曾祖父、父亲都在蜀中做官。碑文记载,孝琚“四岁失母,十二岁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比德于玉,乃改名为琼,字孝琚”,是朱提郡的俊杰少年。孝琚年纪稍长,父亲为他纳聘了蜀郡的女子为妻,但还尚未迎娶,孝琚即因病夭折。<br>    《孟孝琚碑》的碑文用辞典雅,书法浑朴古茂,出土后引起轰动。著名学者如罗振玉、梁启超、袁嘉谷诸人都对该碑投入了很大的研究热情,以之研究云南地区古代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br>    汉代滇东北地区汉移民大量增加后,学习儒家经典的人与日俱增,亦有不少人模仿中原之风,以为时尚。晋太安元年(302),发生了毛洗、李睿、李猛驱逐建宁太守杜俊和朱提郡太守雍约以响应成都李特之事。
展开
目录
    序一太阳的光芒照亮关山大地/1<br>    序二人间正道是沧桑<br>    前言/1<br>    一 大关<br>    1.锁钥南滇,咽喉西蜀/6<br>    (1)“关寨重垒”/7<br>    (2)战略要点/10<br>    (3)征战要冲/12<br>    2.关津枢纽/17<br>    (1)三千年的铜矿北运通道/17<br>    (2)往来滇川的必经之地/22<br>    (3)石门关锁云南事/24<br>    <br>    二 通道<br>    1.云南的“发现”/30<br>    (1)绕开大关南下/30<br>    (2)全面“发现”云南/31<br>    (3)大关的鼎盛时期/33<br>    2.从“国道”到“鸟道”乃7<br>    (1)五尺道乃7<br>    (2)蜀身毒道/41<br>    (3)“鸟道”/43<br>    3.古道上的文化传播/49<br>    (1)汉文化的南传和东南亚文化的北上/49<br>    (2)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中世纪文化传播/52<br>    (3)字库塔:彻底汉化的标志/56<br>    <br>    三 驿站<br>    1.僰侯国的故地/62<br>    (1)莢人/62<br>    (2)悬棺/66<br>    2.民族迁徙的中间站/70<br>    (1)彝族/70<br>    (2)僚人/74<br>    (3)汉族/77<br>    3.中原文化流布云南第一站/81<br>    (1)与四川盆地的交往/82<br>    (2)汉文化的南下/82<br>    (3)朱提文化的形成/85<br>    <br>    四 窗口<br>    1.天地有大美/92<br>    (1)“古生物群化石之乡”/92<br>    (2)筇竹之乡/96<br>    (3)“皇木”和贡茶/98<br>    (4)“鸽子花”珙桐/102<br>    (5)天麻/103<br>    2.山灵水亦秀/104<br>    (1)“大关十景”/105<br>    (2)水能丰富,“瀑布之乡”/108<br>    (3)三江口/113<br>    3.此地有奇人与奇事/114<br>    (1)得风气之先的大关人/114<br>    (2)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与“国家级民间艺人”/123<br>    (3)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关民间歌谣“打鼓草”/129<br>    (4)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关民间歌舞“端公戏”/142<br>    (5)新窗口/149<br>    参考文献/15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