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乡村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br>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传统乡村的结构和运动机制,其代表人物有费孝通、张仲礼、王先明、林语堂、林耀华、庄孔韶等人。<br> 费孝通提出了“乡土中国”、“差序格局”、“长老统治”以及“血缘、地缘”等概念,对传统乡村社会的结构和乡村治理等作了研究。其著作主要有《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绅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推己及人》(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br> 有关乡村治理及乡村结构的研究相对比较多:如张仲礼在《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中认为:绅士“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弘扬儒学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表现”①,强调绅士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吴晗等人著的《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主要研究国家政治和乡村绅权之间的关系、乡村绅士的作用以及乡村结构和运动特征等。王先明在其《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中认为:虽然“绅士并不像官员那样拥有钦命的权力,却拥有基层社会赋予的‘天然’的实际权力”。因此,“作为地方社会特权阶层的绅士集团获得了对地方实际控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