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革命与血缘、地缘:由纠葛到消解:以江西石城为个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1218
  • 作      者:
    何朝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何朝银,1974年生,江西右城人。社会学硕士。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在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任教。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有多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革命与血缘、地缘:由纠葛到消解(以江西石城为个案)》主要以血缘、地缘因素为切入口,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个案,来探索革命”作用下的乡村社会变迁。苏区时期,当革命政权向乡村延伸时,经常出现血缘、地缘与革命之间的纠葛现象:冲突、融合、冲突中的融合、决裂。这既说明了红色政权的弱小与不成熟,又说明了革命与传统无法决裂。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进行的,血缘、地缘因素作为“革命”的对立面得到了一定的消解,但是这种消解仅仅是初步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关于乡村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br>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传统乡村的结构和运动机制,其代表人物有费孝通、张仲礼、王先明、林语堂、林耀华、庄孔韶等人。<br>    费孝通提出了“乡土中国”、“差序格局”、“长老统治”以及“血缘、地缘”等概念,对传统乡村社会的结构和乡村治理等作了研究。其著作主要有《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绅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推己及人》(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br>    有关乡村治理及乡村结构的研究相对比较多:如张仲礼在《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中认为:绅士“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弘扬儒学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表现”①,强调绅士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吴晗等人著的《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主要研究国家政治和乡村绅权之间的关系、乡村绅士的作用以及乡村结构和运动特征等。王先明在其《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中认为:虽然“绅士并不像官员那样拥有钦命的权力,却拥有基层社会赋予的‘天然’的实际权力”。因此,“作为地方社会特权阶层的绅士集团获得了对地方实际控制。
  ……
展开
目录
    绪论<br>    第一章 传统乡村社会<br>    第一节 国家与乡村:山高皇帝远<br>    第二节 传统乡村社会的基石:血缘和地缘<br>    <br>    第二章 苏区时期土地革命的发展历程<br>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农民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斗争<br>    第二节 苏区时期土地革命的发展历程<br>    <br>    第三章 土地革命与血缘、地缘的纠葛<br>    第一节 阶级划分:血缘面纱的揭开<br>    第二节 红色政权的建立:地主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消退<br>    第三节 打土豪分田地<br>    第四节 宗族组织的瓦解:血缘的退缩、地缘的超越<br>    第五节 分田、办苏维埃和建立武装之间的纠葛<br>    第六节 革命与血缘、地缘的纠葛的具体表现<br>    <br>    第四章 土地改革:血缘溯源性的破坏、地缘的组织化<br>    第一节 土地改革的理由及其历程<br>    第二节 土地改革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冲击<br>    第三节 理想与现实的困顿<br>    结论<br>    附录<br>    主要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