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盛世中国.明朝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20509
  • 作      者:
    沈一民,冯雪飞等著
  • 出 版 社 :
    华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盛世中国:明朝卷》是盛世中国的第四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四个太平盛世——大明王朝,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盛世中国》丛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个主要盛世(秦汉、隋唐、两宋、明朝、清朝)的起源、发展、高潮、衰落、灭亡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其政治管理的出色、军事外交的强盛、文化科技的辉煌。
    本丛书作者基本上以著名的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硕士为主体,以及部分专业作家和知名撰稿人组成,知识广博,史料丰富,秘闻多见,故事精彩,且观点、见解把握到位,可读性强;兼之语言流畅,文笔生动,佳句不断,通俗易懂,是一套不错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普及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铁木真子孙的末路
    元朝的统治者并没有继承祖先那种锐不可当的霸气。这个不可思议的王朝迅速没落了,正如它迅速崛起一样。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称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横空出世。在短暂的时间里,它如同一股飓风迅速席卷整个亚欧大陆,南宋王朝、阿拉伯帝国等一个个古老文明轰然倒塌。公元1241年的瓦尔斯塔特战役,蒙古西征大军击败了波兰与日尔曼联军,歼敌2.5万人。在匈牙利战役中更是以少胜多,击败其7万人的军队,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但是,强大的蒙古帝国也未能逃过盛极必衰的历史命运,昙花一现,到蒙哥统治时期(公元1251年~1259年),这个强大一时的帝国事实上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了。
    虽然在忽必烈率领下,元朝于公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续写着蒙古铁骑不败的神话,但此后蒙古军的颓势逐渐显露出来。公元1274年、公元1281年两次东征日本,皆以失败告终。公元1257年~1258年、公元1285年~1288年,元朝多次进攻安南(今越南),也未能凯旋而还。公元1283年在与缅甸的对决中,其军事优势也未见彰显。公元1293年远征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再次以损兵折将宣告结束。这一切都宣告元朝军事帝国的终结。此后历经数十载的安逸,曾饮马多瑙河的蒙古大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随着战斗力下降,冲锋陷阵已不再是蒙古贵族的首选。他们更痴迷于宫廷斗争,从中寻找快感。这一时期诸王贵族们势力强大,派别林立。他们之间的争斗,直接影响到皇帝的废立和宫廷政变的发生。从公元1295年成宗铁穆耳即位到公元1333年顺帝妥懂帖睦尔即位,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元朝先后更换了10个皇帝,每次权力的更迭都伴随着一场血腥的杀戮。妥懂帖睦尔即位后,宫廷斗争再次达到一个高潮。
    元顺帝妥懂帖睦尔继位这件事,本身就颇具曲折性。公元1329年,文宗图帖睦尔与权臣燕铁木儿勾结,当朝皇帝明宗暴卒,文宗复位。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九月,文宗在上都突然病死,年仅29岁。据《庚申外史》记载,文宗在临终前对往事懊悔不已,把皇后及皇子燕帖古思、权臣燕铁木儿叫到身边,留下遗嘱道:“我把皇兄害死了,这是朕平生最大的错误。朕每次想起,都后悔不已。”于是决意将皇位传于明宗长子妥懂帖睦尔,以求心安。但在当时形势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权臣燕铁木儿是杀害明宗的主谋,他担心事情败露,便暗自扣压文宗遗诏,将皇位传于明宗次子懿璘质班,是为宁宗。可惜宁宗短命,仅在位53天就得病暴亡。燕铁木儿千方百计阻挠妥懽帖睦尔继位。直到翌年燕铁木儿病死,妥懂帖睦尔才得以继位,是为顺帝。登上皇位的他,祖辈留下的烂摊子,权臣擅政、吏治腐败、国库亏空、社会矛盾激烈等一系列积重难返的难题,一股脑儿摆在他面前。
    元顺帝继位之初曾经想要励精图治,在短短的“更化”(当时宰相脱脱主持下的一个改革运动)之后,每天需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但国家局面却不见任何起色。元顺帝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于是开始沉迷酒色,不问国事。国家大权遂先后被佞臣哈麻等人操纵,整个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此时正值黄河严重泛滥,大半个华北平原都被大水淹没。北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以及元朝政府财政运转赖以维持的盐税,都受到严重影响。元朝经济面临着空前危机。元顺帝为此一筹莫展,只好把被他罢职的宰相脱脱又请了回来。但脱脱的措施也没能奏效,反而激起更强烈的民怨。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脱脱决定实施开河与变钞。在他看来,开河是解决流民、饥民问题的唯一途径;而变钞也是最快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结果开河为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提供了契机;而变更钞法则只是人为提高新钞币值,加之新钞发行额过大,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在元朝无力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时,北方韩山童等在颍州发动起义;南方在徐寿辉、邹普胜带领下,于蕲州(今湖北蕲春南)发动起义。他们都以白莲教为联系纽带,以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基本力量,全国迅速陷入红色海洋之中。
    全国一片大乱,元顺帝慌忙派人镇压。但祸不单行,他的后院又“着火”了。皇后奇氏是个权欲极强的人,在做皇后之初就曾参与朝政。眼下见元顺帝整天不务正业,沉迷于房中秘法,她感到十分不满。这时顺帝已33岁,照前几任皇帝来比算是长寿之人。他们在这个年纪早就驾鹤西去,传位太子了。太子在奇皇后调教下,很用功也很上进,于是皇后早就期盼儿子得继大统的那一天。为解决这一矛盾,奇皇后与支持者朴不花等人密谋发动新的宫廷政变,想迫使皇帝内禅于太子。但由于朴不花把皇后密谋告诉了宰相太平,导致阴谋破产。不过元顺帝还是一个重情意的人,并未处死奇皇后,只是疏远了她。虽然元顺帝用温情解决了这场未遂的宫廷政变,却未能弥合派系斗争带来的裂痕。在元朝宫廷,上下分成旗帜鲜明的两派:支持皇后和太子的一派;支持皇帝的一派。双方权臣均恶言相向,欲置对方于死地。这场斗争最终演变成武装冲突,支持皇后和太子的扩廓帖木儿和支持皇帝的孛罗帖木儿发生激烈冲突,太子因此流亡朝外。
    当元朝统治者忙于权力之争时,地方上的红巾军起义已汇聚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本已岌岌可危的元朝政府。正是元朝统治者的内斗,使得农民起义军有可乘之机。也正是蒙元朝廷的短视,最终葬送了其政权。
展开
目录
前言一个你并非真正了解的朝代——重读明朝
第一章 从和尚到皇帝
铁木真子孙的末路
韩刘起义重刨元军
长相怪异的苦孩子
踏上造反的不归路
那些共同奋斗的日子
以德服人
张士诚的失败
江山险些姓陈
蜀地明氏兴衰史
终于笑到了最后

第二章 朱元璋的帝国设计
全能君主,规划一切
朱皇帝的公务员生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明代特务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后朝军师”命不济
大棒政策
功臣宿将大清洗
反腐倡廉,当用重典

第三章 成祖夺位
分封制的隐患
建文新政
朱棣早有野心
靖难之役
朱高煦叛乱之谜

第四章 朱家天子们
务实的“仁宣之治”
皇帝也是人
重情重义的英宗
景帝的七年之“痒”
宽厚无原则的宪宗
最后一个没有污点的皇帝孝宗
荒诞戏嬉的武宗
崇信修道的世宗

第五章 大明政治管理的特色
知识分子屈服了
功臣的大杂烩
一代奇儒方孝孺
“三杨”的故事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杨廷和的“礼仪”之争
张居正,明朝最后的希望
“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

第六章 大明军事外交的成就
马上皇帝朱棣五次北征
郑和七下西洋
土木之变与北京保卫战
庚戌之变与俺答封贡
永远值得纪念的抗倭名将
炮舰与传教士
万历三大征

第七章 大明文化科技的辉煌
煌煌一部《永乐大典》
古典小说全盛期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徐霞客与他的“游记”
“天下瓷都”景德镇

第八章 大明的晚景
神宗“败家子”
魏忠贤阉党乱政
从东林党到复社
可悲的亡国之君崇祯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