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有妙招:中小学教师育人技巧150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921140
  • 作      者:
    程法龙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教有妙招:中小学教师育人技巧150例》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现身说法,把普通学生变成优等生的超级策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代教育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好聪明、好学的学生体现不出一个教师的育人水平,只有能将资质平平,甚至性情顽劣,调皮、捣乱的学生教育成好学生,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教有妙招:中小学教师育人技巧150例》收集的150个育人范例,大部分是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育人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灵感和智慧的闪念成就的育人佳话;有的是在课间处理调皮学生闹事,使用巧妙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是用教师伟大的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育人中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收录其中引以为训。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育人是讲究艺术的。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慈祥仁厚的爱心和高超的育人技巧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不断完善育人的艺术方法应该是教师终身的追求。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上课的艺术<br>    1.老师,我知道您“懒”<br>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老师要授予学生“渔”,就要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只要学生参加演练多了,自然就会掌握“渔”的本领。<br>    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到台湾访问,给学生上课时,就曾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教学艺术。<br>    当时,在台湾一所学校随意找了一班学生,当场发教材,然后讲课,后边有老师、家长听课。下面是讲课的过程:<br>    魏老师问:“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br>    同学们答:“不知道。”<br>    魏老师说“我是从祖国大陆来的。咱们这课本什么时候发的?”<br>    同学们说:“才发。”<br>    魏老师问:“都预习了吗?”<br>    同学们说:“没有。”<br>    魏老师问:“知不知道今天讲哪一课?”<br>    同学们说:“不知道。”<br>    魏老师说:“猜猜吧。”<br>    同学们说:“猜不着。”<br>    魏老师说:“猜不着的请举手。”<br>    结果,全班都举起了手。<br>    魏老师说:“开玩笑,我敢保证举手的都能猜着。”<br>    同学们说:“老师,真猜不着。”<br>    魏老师说:“你们看本书目录总共多少课?”<br>    同学们说:“老师,十九课。”<br>    魏老师问:“最多猜多少遍就猜着了?”<br>    同学们说:“十八遍。”<br>    魏老师说:“正确。”<br>    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猜。<br>    最后,魏老师说:“台湾第五册教材只有一课古诗词是与祖国大陆一样的,今天我们就讲这一课。同学们说一说学一篇古诗词都做些什么呀?”<br>    同学们齐说:“解决生字,理解生词,学会翻译,会背诵、默写。”<br>    魏老师说:  “很好。和祖国大陆基本一样(把要做的事写在黑板上)。下面咱们一件一件地做。学习生字还用老师吗?”<br>    同学们说:“不用,书上有。”<br>    魏老师说:“生词呢?”<br>    同学们说:“不用,注释上有。”<br>    魏老师说:“那好,咱们看谁学得快!”<br>    下面,便让学生学生字、词,同学们很快学会了。<br>    接下来魏老师说:“作者还用介绍吗?”<br>    同学们说:“不用,书上写得很详细。”<br>    魏老师问:“还用我范读吗?”<br>    同学们说:“不用。”<br>    魏老师说:“那咱们比比谁背得快。”<br>    一会儿,学生背会了。<br>    有同学提出:“老师,您给翻译翻译吧。”<br>    这时魏老师说:“我这人有个特点,看谁能猜着。”<br>    一个男孩说:“老师,我知道,您懒。”<br>    魏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我懒?”<br>    那个学生说:“从上课到现在,您什么也不干。”<br>    魏老师说:“大家先试着翻译翻译,用已知推未知,然后可以查找资料或者书,还是不行,大伙儿商量吧。商量完了大家也基本上会了。”<br>    在同学们试着翻译中,魏老师的这节课就讲完了。<br>    下课以后,魏书生老师让同学们总结对这节课的感受。<br>    有的说:“老师,我感觉很轻松。”<br>    有的说:“老师,我感觉很快乐。”<br>    有的说:“老师,我感觉自己做得挺高兴的。”<br>    魏老师说:“我这么懒,同学们没有意见吗?”<br>    同学们说:“没意见。”<br>    魏老师问:“为什么没意见?”<br>    同学们说:“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br>    下课后,和台湾的老师、家长开小会,一位家长说:“我儿子上课时,坐着听课经常出错,今天他一分钟也没有捣乱,说您懒的那个孩子就是我儿子。”<br>    听了这节课,你能说魏老师没教吗?如果说他教了,他又教了什么呢?你能说他在开始与学生的交流中说那些话是闲话吗?其实,那是闲话不“闲”,作用很大,意义深刻。<br>    2.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br>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传授方法,而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br>    这是一堂数学课,王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工作了5小时后,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br>    288-36×5=108(台)<br>    当王老师让李刚同学到黑板上做题时,他却是这样列算式的:<br>    “288÷36”<br>    下面的同学开始议论,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前边有的同学窃窃私语:“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br>    李刚大概听到了同学的议论,站在讲台上手足无措,满脸通红。<br>    王老师看着李刚的尴尬,就想:不能让这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他首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对李刚说:“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br>    听了王老师的话,同学们都愣了。<br>    王老师问李刚:“288÷36=8,你想一想,这个‘8’是什么?”<br>    李刚想了一下,犹豫地说:“是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吧。”<br>    王老师继续启发:“对,现在,工人已经工作了5小时,还需要工作几小时?”<br>    李刚不假思索就说:“3小时。”<br>    王老师问:“那么,你能计算出还剩多少台没装吗?”<br>    李刚说:“36×3=108。”<br>    王老师说:“你现在能按你的思路,列出综合算式吗?”<br>    李刚思索了一下,就在黑板上列出了:36×(288+36-5)=108(台)<br>    这时,王老师问同学们:“这样做,对吗?”<br>    同学们高兴地喊:“对了!”<br>    王老师又让刚才议论举手的一个同学上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然后引导同学们看这两种算法哪个比较简便。<br>    王老师的巧妙引导,让李刚同学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让同学们认识到一道题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法。<br>    3.我看“鲁侍萍撕支票”<br>    放飞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不断的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br>    王老师正在讲曹禺先生《雷雨》的节选课,内容是周朴园为了偿还良心欠债,赶走鲁侍萍的时候,递给她一张支票,鲁侍萍接过支票,当场撕了。<br>    王老师分析说:“鲁侍萍为什么撕了这张支票?是因为她看透了周朴园资本家虚伪的本来面目。”<br>    这时,有个同学举手发言,说:“老师,您的说法我不同意,我认为鲁侍萍是嫌少了。”<br>    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王老师听了并没有生气,反而对他敢于挑战老师,发表独特见解给予了鼓励,同时问:“如果是50万呢,鲁侍萍会收下吗?”<br>    有同学说:“要,资本家的钱是剥削工人的,不要白不要。”<br>    王老师加重了语气,问:“那么,有没有认为不会要的同学呢?”<br>    一阵沉默后,有同学说:“我觉得她不会要,感情是不能用钱来计算的,这不是钱的问题。”<br>    又有同学说:“依我看,要爱情就不要面包吗?人家周朴园也是一片好心,不要有点绝情!”<br>    “我觉得应该要,算是青春补偿费或精神损失费!”<br>    “我觉得你这种说法不对,鲁侍萍根本不懂什么青春补偿费或精神损失费的概念,再说她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想过‘补偿’这两个字,这是人格问题。”<br>    观点不同的双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逐渐进入高潮而继续深入。<br>    王老师看到讨论的观点逐渐明朗了,就水到渠成地布置了一道课外思考题:鲁侍萍这样做说明了什么?让同学们整理一下课堂讨论的内容,以“我看鲁侍萍撕支票”为题,写一篇文章,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br>    王老师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了不断的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真正达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目的。<br>    4.你用我的,怎么样?<br>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师的宽容、知心是赢得学生尊敬的重要一环。<br>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急急忙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李平同学在慌乱中不慎撞翻了陈燕同学的墨水瓶,结果,墨水洒到了陈燕的课本上了。于是,两人争吵起来,各说各的道理,相持不下。<br>    陈燕理直气壮地说:“你弄脏了我的书,必须赔。”<br>    李平说:“我不是故意的,又不是不能用了,不该赔。”<br>    苗老师来到课堂上课,看到他们还在争吵,眼前的情况,若按常规,就会立即提高嗓门加以制止,如果不奏效,那就将当事人逐出课堂,到教室门口站着去。但是,苗老师想:如果按常规做法恐怕会事与愿违,简单草率的处理方法也会留下很多后遗症。<br>    苗老师略微镇定了一下情绪,准备改变以往的做法。就在双方互不相让之时,他冷静地审视着这两个面带愁容的学生,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对陈燕说:“来,老师跟你调换一下课本,你用我的,怎么样?”<br>    话一出口,全班学生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苗老师,似乎不相信这是出自一贯严厉的班主任之口。<br>    苗老师看到陈燕还在犹豫,干脆自己走到陈燕桌前,把自己用的课本放在她的桌上,把那本弄脏了的课本拿到讲台上,并用粉笔吸干上面的墨迹,然后便若无其事地讲起课来。这堂课上得顺利、成功,师生的情绪稳定、愉快。<br>    下课后,李平同学觉得不该让老师替自己承担责任,于是,向陈燕承认了失误,并表示歉意,同时,愿意自己与陈燕调换课本。看到李平的态度变了,陈燕也表示谅解,她也不愿意让老师给自己换课本。<br>    他们先后来找苗老师承认错误,表示不该上课了还在争吵,影响老师上课,同时,表示愿意自己使用那本被弄脏了的课本……<br>    苗老师说:“你们能有这个认识,我很高兴,课本的事就不要再提了,谁用都一样。”<br>    事后,苗老师感慨良多,他没想到一次寻常的调换课本,却收到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效果,达到了理想的教育目的。
展开
目录
一、上课的艺术<br>1.老师,我知道您“懒”<br>2.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br>3.我看“鲁侍萍撕支票”<br>4.你用我的,怎么样?<br>5.妙笔生花育童心<br>6.学生为什么“涂鸦”<br>7.吊扇上的纸飞机<br>8.火柴怎么一根一根卖?<br>9.巧用空纸箱<br>10.批评的艺术<br>11.以“静”治“闹”<br>12.老师,让我养这些花吧<br>13.窗帘风波<br>14.教师节的礼物<br>15.面对闯进课堂的小狗<br>16.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br>17.你愿意抬着驴走路吗?<br>18.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br>19.对待突发事件不妨采取“冷处理”<br>20.课堂里的“怪音”<br>21.当学生遇到障碍时<br>22.把课堂还给学生<br>23.美丽的“藕花”深处<br>24.“老师,这节课我又发言了”<br>25.精彩在仔细聆听中产生<br><br>二、身教胜于言教<br>1.老师,您真棒!<br>2.一堂令人难忘的班会课<br>3.给老师留面子<br>4.你们为什么鼓掌?<br>5.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br>6.老师,您的目标是什么?<br>7.老师也要学会倾听<br>8.向学生学跳舞<br>9.你是好样的<br>10.让错误透明<br>11.意外的收获<br>12.一朵玫瑰花<br>13.行为世范的老校长<br>14.临危不乱的老教授<br>15.为了一个学子的尊严<br>16.董老师的剪刀<br>17.用网络架起师生沟通的心桥<br>18.永不凋谢的玫瑰<br>19.陪学生探监<br>20.永葆童心,与孩子们一起欢乐<br>21.一封信引出的故事<br>22.老师的名字就是让叫的<br>23.谁是值日生<br>24.说服学生往往在那一瞬间<br>25.自然的才是真实的<br><br>三、因材施教<br>1.找“差生”的优点<br>2.发挥特长好成才<br>3.美丽的“圈套”<br>4.有意义的惩罚<br>5.他投了自己一票<br>6.谢谢老师让我上讲台<br>7.老师,您应该在乎什么?<br>8.一张寓意深刻的漫画<br>9.表扬带来的伤害<br>10.我不想知道你的过去<br>11.一声叹息的效果<br>12.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br>13.一个人的小组<br>14.触动老师灵魂的留言<br>15.特殊的家访<br>16.“您打错了”<br>17.从孩子的错误里发现“美”<br>18.家访不告状<br>19.把赞美送给家长<br>20.老师,谢谢您!<br>21.他被特长改变了<br>22.为一个学生设计的班会<br>23.给作业加上批语以后<br>24.我想学习做课件<br>25.扣分的纸飞机<br><br>四、育人技巧<br>1.每个学生都有座右铭<br>2.自选荣誉称号<br>3.不破的玻璃门<br>4.评选班级明星<br>5.如何处理过去的奖状<br>6.由“对手”变“助手”<br>7.从头再来<br>8.特殊的“嘉宾”<br>9.自编格言<br>10.请家长上讲台<br>11.严管不如民主<br>12.关于垃圾篓旁边卫生隋况的讨论<br>13.尊重学生的意愿<br>14.从学生滑冰所想到的<br>15.记录“班级的故事”<br>16.师生友谊从直呼其名开始<br>17.抽屉里的“喔喔奶糖”<br>18.一封投诉信<br>19.一张温馨的小卡片<br>20.称呼学生也要讲艺术<br>21.正确处理少年的爱<br>22.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br>23.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br>24.我有十个“小老师”<br>25.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br><br>五、关注心灵<br>1.无人监考的考试<br>2.考试卷“申请不签字”<br>3.老师也犯一次错误<br>4.尊重的力量<br>5.给学生自尊,唤起自信<br>6.一次主题班会的启示<br>7.永远的欣赏者<br>8.一颗纽扣<br>9.写在胳膊上的字迹<br>10.因为老师高兴<br>11.孩子心中奖励的价值<br>12.在乎学生“在乎”的<br>13.改变“听话”的学生<br>14.开启心灵的锁<br>15.期盼老师的关爱<br>16.童心如花请勿践踏<br>17.一只小巧的纸飞机<br>18.培养一颗“爱”心<br>19.欢快的小脚丫<br>20.让“问题学生”没有问题<br>21.放飞鸽子的人<br>22.解开心灵之锁<br>23.呵护自尊,做个富有人情味的教师<br>24.一个眼神的风波<br>25.土拨鼠哪去了<br><br>六、前车之鉴<br>1.一把扫帚的故事<br>2.对一封学生来信的思考<br>3.永远的伤痕<br>4.不堪回首的激励<br>5.遗憾<br>6.不该丢弃的信<br>7.老师,您怎么不记得我?<br>8.一只小鸡<br>9.一个错字伤害了一颗心<br>lO.法盲老师当了“杀手”<br>11.我不是一个笨丫头<br>12.流泪的升旗手<br>13.老师,您有什么心事吗?<br>14.学生的泪,使他追悔<br>15.老师,您的微笑呢?<br>16.别忘了给学生道歉<br>17.不能让他永远倒数第一<br>18.饮水机下的纸杯<br>19.一句话可以改变什么?<br>20.借给学生一个“优”<br>21.孩子,对不起<br>22.你的教育没有别的方法了吗?<br>23.不能说学生是“坏孩子”<br>24.优等生也需要教育<br>25.难忘那一双企盼的眼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