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本研究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第三部门视角弥补了农民福利研究领域中的不足。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对农民福利的供给主体多聚焦于国家层面,而对正在逐步兴起的第三部门力量关注还十分不够。故本·研究的价值可从对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的贡献和对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两方面来解读。从前者看,乡村第三部门是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组成,对它的研究和探讨既是对乡村公民社会研究的促进,也是对第三部门整体研究的丰富与拓展。而从后者看,从第三部门视角探讨它与福利的关系,不仅具有国家意识,更具有国际意识。从国家层面看,第三部门的福利功能对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从国际层面看,立足第三部门来挖掘促进农民福利的路径又可以与国际社会对第三部门在福利社会化浪潮中的倾力关注遥相呼应。
其次,本研究以福利治理视角探讨了第三部门视域下的农民福利,旨在提升第三部门在农民福利中的治理绩效,并归纳和总结新的治理机制。在现有的农民福利体系中,当国家和乡村集体不约而同地处于“语失”时,现实处境迫切要求进行农民福利的模式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突破,就必须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本研究引入福利治理的视角,不仅契合了农民福利的多维特性,也为第三部门介入到农民福利中提供了切入点。与此同时,它还在理论层面上拓展了治理理论的外延,更从根本上推进了农村的社会建设。
再者,系统地论证乡村社会中的农民福利。对农民福利的制度变迁学术界有过一些探讨,但多呈碎片化,即关注的焦点主要从社会保障的某个层面出发,缺乏一个整合的研究视角。以社会学的视角来诠释政府、社会、福利三者的关系,将赋予福利实践更具自我反省力的能动性。这主要表现在对农民福利主体的积极推进上,以及对福利结构的重构。这样一种诠释过程可以增促农民福利的结构改观与质量提升。由于任何制度的发展都存在一个路径依赖问题,因此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剖析可以为农民福利的治理机制提供切实的建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