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406663
  • 作      者:
    王忆萍,文彦,张元立编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老字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不仅仅是一家家传统老店,不仅仅是一项项传统技艺,不仅仅是一款款独具特色的产品,更是悠悠岁月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老字号的故事》中一个个动人的中华老字号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意趣横生。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它们不仅是一家家传统老店、一项项传统技艺、一款款独具特色的产品,更是悠悠岁月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北京的民间歇后语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都生动地反映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中华老字号的故事》择选的百年老店,有始于1669年“存心有天知”的同仁堂,有建于1853年的“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有创于1821年的“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绸布店,等等。一个个动人的中华老字号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意趣横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提起“全聚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聚德的烤鸭驰名中外,酥脆的外皮人口即化,肥而不腻的鸭肉,嚼劲适中,搭配上薄嫩的春饼、香甜的面酱、翠绿的黄瓜和雪白的大葱,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齿间。  全聚德的总店设在北京前门,是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谣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真遗憾!由此可见全聚德这个百年老店的巨大影响之深。那么,既然是百年老店,全聚德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沧桑呢?透过“全聚德”的金牌匾,我们仿佛能看到几代人的艰辛和成果。“全聚德”本是“德聚全”  道光十四年(1834),黄河发生水患,河水漫至河北冀州,淹没了粮田,本就生活困难的杨家没有了收成,日子更加难熬了。杨家有一个年仅15岁的儿子杨全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怜没有粮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老天爷,埋怨他的不开眼。一天,杨全仁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走到父亲跟前说:“爹,我饿了,我要吃饭!”父亲很无奈地摇摇头说:“全仁,咱们家没吃的了,要想生活下去,你就要离开冀州,到没有水患的地方去。京城是天子的家,一定有吃的,你去那里吧。”就这样,杨全仁当天就起程前往京城。一路上,他见了不少饿死的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很难受,但当时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要活着到京城,到了那里我就有好日子过了。  杨全仁是幸运的,他挺到了京城,见到了京城的繁华,可是他来不及细看,就要开始找工作了,因为身无分文在哪里都无法生存。可是,杨全仁太瘦弱了,没有人让他当伙计,怕他干不了重活。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全仁终于在郊区找到了一份放养鸭子的工作。虽说是放养鸭子,但他同时也要帮老板填鸭和宰鸭。为了生活,杨全仁非常勤奋,加上他并不笨,很快就掌握了一流的填鸭和屠宰鸡鸭的技术。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他也积攒了一些积蓄。道光十七年(1837),他与别人合伙,一起做起了小生意,在正阳桥头石板道旁摆摊子卖生鸡、生鸭。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到郊区采购活鸡、活鸭,之后宰杀,并给每只鸡鸭注水。靠着“灌水”的技术,杨全仁积攒了更多的资金,于是就买下了邻近肉市的井儿胡同14号的几间堆房,并将鸡鸭摊移到了广和楼北口。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经过几年的买卖,杨全仁发现,卖鸭比卖鸡赚钱,于是他逐渐将经营的重点转到了卖鸭上。由于经营有方,杨全仁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他想:“我的钱足够盘下一家店铺了。”杨全仁每天去摆摊卖鸭,都经过肉市胡同路东边一家名为“德聚全”的干果店,这家店铺的位置不错,正是杨全仁想要的,他对自己说,要是哪天这家店不做了,我一定将它盘下来,开一家烤鸭店。  应该说是天意,“德聚全”干果店在同治三年(1864)一蹶不振,店主不得已将店铺关门。杨全仁得知这些消息之后,扔下摊子跑回家去将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将这家店盘了下来。  ……
展开
目录
序言全聚德——金炉百年不灭火,银钩长挂百味鲜“全聚德”本是“德聚全”精明能干的“军师”李子明几经磨难终流传公私合营挽倒闭之势全聚德与共和国领导人的不解之缘全聚德的现代化之路便宜坊——便利百姓,宜民宜家“便意”亦“便宜”,读法很巧妙乾隆爱吃便宜坊,御膳房里设炉场招牌匾额有故事,一身正气美名扬为保子孙店易主,连锁经营闯名堂几经浮沉留精魂,百年老店又新生果仁张——民问的宫廷小吃宫廷小吃果仁张张维顺提升技艺果仁张入驻天津卫“果仁张”曾改名“真素斋”矢志不渝再创辉煌狗不理——中华第一包自杀未遂重开包子铺“狗不理”之来源“狗不理”成贡包“狗不理”的后世之事楼外楼——佳肴与美景共飨落第秀才开菜馆楼外楼步步登高周恩来九登“楼外楼”东来顺——百年诚信东来顺,一品清真冠京城东来顺名字缘起涮肉驰名京城与众不同的广告和中外领导人的不解之缘稻香村——南味北卖自繁荣稻香村名考南味北卖,自创经营由鼎盛到分立至歇业百年老店重出江湖杏花楼——粤食之精华徐阿润“留洋”回来开甜品店李掌柜“黄袍加身”创办杏花楼做好月饼,留名后世老鼎丰——乾隆亲题的金字招牌乾隆钦赐“老鼎丰”几载沉浮后兴盛老鼎丰的历史见证人改制迎来新局面六必居——美味酱菜香飘五百年“六必居”的字号来历六必居的百年牌匾“六必居”长盛不衰六必居独特的管理六味斋——唇齿留香两百年的中华熟食落榜举子开山立派福记六味斋老店遭遇下坡路励精图治重获重生三珍斋——香飘百年味更美的酱鸡酱鸡之乡——桐乡乌镇传说中的三珍斋跌宕起伏的风云历史香飘百年味更美五芳斋——百年粽子,传奇美味苏州“五芳”街巷闻,入赘女婿来发扬保护商标没意识,满城尽是“五芳斋”粽子“机械化”,走出嘉兴走向世界合房地产做粽子,五芳斋迈向集团化皇上皇——粤式腊味很经典穷则思变,腊味出名堂“皇上皇”胜“太上皇”半百风雨半百辉煌王致和——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前程无量的王举人美丽传说话来历慈禧太后赐名“青方”特殊的营养价值方寸之间,流芳百世王老吉——传奇凉茶首一家寻根“王老吉”清热祛湿王老吉传奇故事增添神秘王老吉与历史名人的传说王老吉分成南北两支东湖陈醋——华夏第一“醋坛子”御赐“山西老陈醋”“东湖醋”长在红旗下“东湖”来了个郭总“勾兑风波”老陈醋吴裕泰——门洞里的生意经门洞里的茶叶铺老铺待客似宾朋五子共谋发展计吴裕泰独特的年文化崇尚勤俭,乐善好施张一元——一等茶庄属张家张一元茶庄创建茶庄火热的秘密浮浮沉沉张一元通货源起死回生品牌“高碎”第一家同仁堂——三百四十年铸就的中药品牌先辈定名,后人开办供奉御药同仁堂四房共管同仁堂老铺浮沉总受难老店重建,继往开来九芝堂——风雨沧桑四百年祖师爷劳澄选定坡子街“劳九芝堂”灵药安民跌宕起伏,潮起又潮落藿香正气救铁军,解暑祛热美名传大浪淘沙三百年,立足今朝求发展宏济堂——百年阿胶,世纪良药创办人——《大宅门》原型乐镜宇“白七爷”阿胶声名鹊起多次迁址留百年足迹老天祥——人寿百年济世,药香万代扬名烟台有个“天祥顺”北迁丹东谋生路“狗皮膏药”从天降老树春深更著花片仔癀——中药之奇葩太医离宫,山寺为僧赠医施药,济怀百姓秘药外传,远至南洋片仔癀:一个国家的秘密云南白药——中华瑰宝,伤科圣药白药寻踪,起源来历玄妙结识贵人,缔造白药王国外伤圣药,药方之谜闹不休马应龙——小小眼药铺的大作为“八宝秘方”问世,浩浩荡荡闯京城南下武汉拓展,乱世不断传承顺应新时代,走上创新路茅台——浓香飘千年,国酒树丰碑国酒前身为“赖茅”,古往今来受青睐长征胜利功劳高,独特香味领风骚“国酒之父”周恩来的茅台外交中外宾客醉茅台,复制克隆难度高牛栏山——“牛”酒广传承绵延五千年的酒文化金牛造就二锅头乾隆会饮封“御酒”沧桑历史典故多“地利”营造酒乡传奇张裕一百年“张裕”情,世纪“实业兴邦”志张弼士的“实业兴邦”梦红顶加身,梦圆“张裕”孙中山留墨宝,百年传美名西凤酒——千年古酒,绵香穿岁月“秦酒”赠“野人”,舍命报君恩苏轼咏柳林,凤翔名全国总理关怀,浴火重生女儿红——九九女儿红,酒浓情更浓生女必酿女儿酒,嫁女必饮女儿红一脉相承分三枝,个个味美有来头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女儿红红遍大江南北孔凤春——凤凰涅巢.浴火重生创业初期:孔记香粉店繁荣时期:孔凤春闻名全国转型时期:百年老号国有化复兴时期: “孔凤春”旧貌换新颜中国照相馆——留住百年变迁史“决战”上海滩周总理一照留经典巾帼再现,老字号复苏内联升——手工布鞋中的奢侈品做坐轿人的生意高级定制——《履中备载》动乱来临,辉煌结束创新是存活的根本风雨过后是彩虹王星记——扇子的王国“一把扇子半把伞”漂洋过海的“贡扇”子承父业,繁荣扇业孙总上任,实行改制正在缔造的扇子王国恒源祥——横罗百货、源发天祥沈莱舟带红恒源祥恒源祥命途多舛南京路上的刘经理注册“小囡”牌商标中国的“可口可乐”瑞蚨祥——百年丝绸店借用“青蚨”取吉祥一代大商孟洛川几重劫难,走向衰落迎着红旗赢新生乾泰祥——首屈一指的五星绸布观前街前立门户走出低潮,两次翻建管理有方,步入鼎盛之期跌宕起伏,还原历史风云枯木逢春,续写百年辉煌老凤祥——珠光宝气上海滩“凤”落上海银楼业创始人励精图治名人与老凤祥那些说不完的故事张小泉——小剪刀,大品牌泉水叮咚张小泉,仗义执言恶霸嫌井里来了千年蛇,绞杀妖怪得剪刀寻常百姓寻常剪,紫禁城里做贡品毛主席指点换新胎,金字招牌惹祸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