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左手参禅<br> 第一章 生活智慧,到处充满禅意与禅境<br> 1.人生何处不参禅<br> 禅宗主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修身养性的大道,也是一种超脱的大境界。所谓平常之心,就是指平和心、大度心、从容心、自若心、返璞归真之心等。总之,禅提倡的就是用平常之心来观不平常之事。如若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生便不会再有烦恼。<br> 生活处处是禅学<br> 据说百丈创建禅院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禅院的清规进行修订和制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革除了乞食的生活制度,规定禅院上下都必须参与劳动,自食其力。不仅如此,他还将禅学的思想运用到劳动实践中,自身坚持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就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也亲历亲为,从不假手于弟子。<br> 直到老年之时,他仍然坚持亲自从事粗重的工作。弟子们看着师父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上山担柴、下田耕作,实在是于心不忍,便偷偷地将他的农作工具给藏了起来。百丈禅师知道这件事后,便以坚决的口气说道:“我何德何能去劳烦他人为我做事呢?人活在世上,如果不亲自参与劳动,那不是和废人一样吗?”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如果不让他劳动,他就坚持不吃饭。不得已,弟子们只好将工具还给了他。这时,禅师才恢复了欢喜的表情,和大家一起下田劳作。从此以后,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便成为禅院的精神,而禅师也成为丛林的楷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