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儒学与精神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78951
  • 作      者: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编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儒学与精神性是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围。为促进对儒学与精神性课题的讨论,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在2007年11月筹办了“当代儒学与精神性学术研讨会”。《当代儒学与精神性》即由十五篇精彩的会议论文集结而成。 论文内容围绕儒家的精神性课题,大致可归属三组:首组由六篇论文组成,均是对儒家精神性的总括性论述,或是涉及精神性的某些儒学理论与进路的议论;次组由五篇论文组成,均论及梁漱溟、冯友兰、唐君毅与牟宗三等新儒家牵涉精神性的思想;第三组则由四篇论文组成,俱与儒学的宗教性,乃至儒耶会通等宗教性课题相关。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儒学精神性之传承与开拓
    内容提要:通过当代新儒家的努力,现在学界已共认,儒家不只提供一套俗世伦理而已,乃是一个精神传统,特点在“内在超越”,与基督宗教的“外在超越”不同,提供了另外一种信仰的形态。儒家传统正如牟宗三先生所指出的,崇信宋儒所谓“天道性命相贯通”。基督宗教则通过对于耶稣基督的信仰,仰仗上帝的恩宠,获得灵魂的救赎。我现在清楚地体认到,每一个伟大的精神传统,必既有超越面,又有内在面。一方面不能满足于眼前的现实,才会有崇高的哲学与宗教理想的追求与超越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必对个体生命、文化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既超越而又内在。这些传统的差异端在体认不同形态的超越与内在的关联性。从一九八八年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第一届儒耶对话的国际会议开始,我就一直积极推动儒耶之间的交流。二十年来我不只对基督宗教有了不同的观念,对于儒家传统也有了十分不同的认识。这次到浸会大学宗教哲学系来访问,由比较的视域讲我对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现代儒家的理解。这篇文章多少带有一点总结性的味道。
展开
目录

当代儒学精神性之传承与开拓
儒家的精神性——终极本源性、内在创造性、整体实现目的性
复归与提升——从“创造本体”看当代儒学的“精神性”
儒家的“天人合一”进路
论仁的精神性与道德性——当代背景下的后儒家反思
心灵境界与意识之光谱——当代新儒学与现代心理学之可能对话
唐君毅论儒家的精神性——聚焦于《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一个简论
关于“天理、良知”的“超越性”与“内在性”问题的一个反省——以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学系统为核心的展开
冯友兰《贞元六书》——以此在世界的道德精神重建新儒学的理论建构
冯友兰的后设哲学——从逻辑分析法到形上学
梁漱溟与修身之学
灵修学、精神性与当代儒学——比较圣十字若望、冯友兰与唐君毅
牟宗三的“归显于密”说与儒耶会通
儒家忠孝思想的宗教意涵
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的再思考——从儒学何以具有宗教作用谈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