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隐士:透视孤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76551
  • 作      者:
    (美)法朗士(Peter France)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隐士,顾名思义:隐者,藏也:士者,知识人也。可是,知识人为什么要藏起来呢?作者法朗士通过梳理隐士的传统,为我们呈现了历史的镜框中封存的一幅幅隐士的精神画像。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人本质上是充满欲望的,且欲壑难填:当人试图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时,就必然要面对孤独。隐士就是一种承受孤独的方式: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寻找真我,寻找原初。在与孤独结伴的途中,隐士们各自踏上了不同的朝圣之路:他们有的躲到杳无人迹的沙漠,有的走进修道院。有的步入苦修会,也有的跑到瓦尔登湖(梭罗)。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隐士生活似乎并非总如他们期望的那般安静,他们中有人在经历了一段隐士生活后又重回尘世,有人则时而隐修。时而回到尘世.也有人因隐修生活总被来访的客人打扰而不得不一再更换地点。
    《隐士:透视孤独》为我们细致地描述了那既令人神往、又让人难以想象的隐士生活。无论何种隐士,他们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赋予了他们深刻的洞察力。他们留下的遗产,无论是智慧的言辞、无声的沉默、斐然的修为,正经过岁月的百般的锤炼后,终成了时间里的金,深夜里的光。
展开
精彩书摘
    灵性生活在18世纪的俄罗斯正处于一个低潮期。俄罗斯的上层阶级完全被法国的知识分子所征服,视宗教不过是乡下人的迷信。
    最先恢复灵性导师的权威地位,并激发了俄罗斯最著名的一个小隐修团的建立者是帕西西.威力克夫斯基(Paissii Velichkovsky)。他曾经在基辅学院学习,但很快就对那里的拉丁经院主义感到不满,于是,决心要去把真正的东正教精神给找出来.可是几经寻觅,他在俄罗斯都找不到一个灵性上的指引者。1764年,他毅然跑到阿陀斯山去,开始过隐居的生活,并着手研究早期教会教父们①的作品。他把《慕善集》(Philokalia)译成了斯拉夫文——那是一本极重要的早期教会文献,收集了教父们一些关于祷告、苦行和神秘主义的见解。后来,帕西西在阿陀斯山建立了一个小隐修团,从事教导弟子的工作。
展开
目录
序:绽放于中国的黎明
导言
第一章 个体的出现
最早向西方人指出群体生活的重要性的,是古希腊人,但最早尝试为孤独生活寻找哲学理据的,也是古希腊人

第二章 沙漠圣父
在同时代的人眼中,他们的圣者标记是在他们的谦卑、和蔼有礼和让人感动的殷勤,而非禁欲、法术和神迹。

第三章 黑森林中的遁隐者: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假我,用它泉面向社会,久而久之,我们会忘记它只是个面具,反而把它当成真的我。
插曲:装饰性的隐士

第四章 瓦尔登湖畔:亨利·梭罗
我住在森林的这段时间,比我有生以来其他时期的访客都多……

第五章 来自东方的光:罗摩克里希纳
一个求道者可以生活在世界里,但他却不可以让世界生活在他心里。

第六章 撒哈拉沙漠中的隐士:夏尔·富科尔
我发现沙漠里的生活极为甜美。
能够让自己置身孤独中,与永恒的事物面对面,是何等愉快而健康。

第七章 矛盾之水:托马斯·莫顿
我的旅程结束了,我的流浪结束了。
生平第一次,我确确实实感到自己回到了家,感到我的浪荡和寻觅终于告一段落。

第八章 我们时代的隐士:罗伯特·拉克斯
如果经验是一颗种子,那它必然是一颗智慧的种子……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