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仪器分析实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11125
  • 作      者:
    杨万龙, 李文友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仪器分析实验》编写力求理论知识够用,实验相关知识尽量全面的原则。所选项目基本覆盖了仪器分析理论课程讲授的内容。涉及到的分析仪器种类,包括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酸度计、离子计、自动电位滴定计、微库仑计、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等,基本上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分析仪器。通过《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加深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类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达到对学生进行应有技能和素质培养的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分离、组成、含量、结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及其多种信息,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变革,分析化学已经从一个经典的化学分析发展成为由许多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交织起来的学科体系,分析化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分析化学的任务不仅是测定物质的含量和组成,更重要的是对物质的形态、结构、微区、表面、薄层以及活性等做出瞬时追踪、在线监测及过程控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仪器分析手段不断出现,分析化学在技术上已经从常量分析发展到痕量分析,从组成分析发展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分析发展到微区表面和逐层分析,从宏观组成分析发展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快速反应追踪分析,从离线分析发展到在线分析,从破坏试样分析发展到无损分析。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和人类生存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能源、资源、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给分析化学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变革。在这巨大的变革中,分析化学吸取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包括化学、物理、电子、数学、计算机、生物学等),利用物质一切可以利用的性质,建立表征测量的新方法、新技术,开拓了分析化学的新领域。在即将到来的以信息和生物技术为龙头、以新材料为基础的科技革命的新浪潮中,分析化学也必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近些年来,由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一些用于复杂体系、超痕量组分、特殊环境和特殊要求的测量方法正在研究和建立之中。毫无疑问,分析化学已成为“为人类提供更安全未来的关键科学”,定义已经发展为“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问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科学”。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
第五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六章 红外光谱法
第七章 拉曼光谱法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第九章 电解与库仑法
第十章 伏安法和极谱法
第十一章 气象色谱法
第十二章 高效液相谱法
第十三章 离子色谱法
第十四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第十五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十六章 热分析法
第十七章 毛细管电沪法
第十八章 流动注射-原子谱联用分析法
第十九章 圆二色光谱分析法
第二十章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