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豪在研究中心的申请计划书中提到:“台湾地区虽尚未见简帛出土,但是简帛研究却不亚于其他地区,甚至超越之。究其原因,除前辈学者如劳贞一教授等人的启迪与影响外,华岗学子的奉献亦不容忽视。华岗简帛研究风气的建立,得力于本校史学系前系主任马先醒教授的提倡。马教授为倡导简牍学研究……创办《简牍学报》……并培育简牍学者十余人,散布各大专院校,使简牍研究已在台湾各地开花结果,并进而扩及帛书的探究,研究者亦不仅限于史学界,旁及文学、哲学,贡献至伟。”还说到“简帛研究已成为国际显学,为庚续弘扬华岗简牍学研究精神,因此本校史学、中文与哲学系所有志于简帛研究之同道,遂组成简帛中心,拟透过科际整合的方式,运用集体的力量,整合简帛的研究与教学。”①
简帛研究中心成立后,在陈文豪的努力下,先后举办了三届两岸简帛研究学者的盛会。
1999年12月10日到12日,第一届简帛学术讨论会举行,两岸学者共39人到会,提交41篇论文。
这些论文中引用的简帛史料有郭店楚简、包山楚简、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居延汉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尹湾汉简、悬泉汉简、走马楼吴筒、楼兰简牍及马王堆帛书,其中悬泉汉简的释文当时尚未公布,走马楼吴简也尚未出版。会议集中讨论的问题有简帛学综论与理论、历史事实的诠释、政治制度的探讨、法制史的研究、历史地理的探研、学术思想的阐述、古文字学及语言学的分析、简帛艺术、简帛材料所反映的术数等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