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92025
  • 作      者:
    严育洪编著
  • 出 版 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教学是一段旅程,美国芬瑟曾写过一本著作,书名是《学校是一段旅程》,其实,教学也是一段旅程。我们常把教学形象化地比作师生一次共同的知识之旅。既然是旅行,就需要进行事先设计与布局:出行目标、出行路线、出行时机、出行方式等方面。在教学“旅途”中,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走向就可能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教学“风景”。当你位于教学途中一个个教学“站点”的时候,你就不可避免地会先确定正确的教学“路标”,然后选择合理的教学“路径”,从而呈现最佳的教学“风貌”。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似乎正在向“动态式”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不知所云的交流,游移离散的辩论,彩排包装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视听等教学环节上,唯独缺少的便是静下心来体味文本。由此,文本中鲜活的知识以及所折射出来的知识的厚重、深刻、哲理,都在这些所谓的“互动”中显得苍白和浅薄。
  只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外显活动理解为互动是不科学的,更不能认为,课堂气氛热闹就是互动。实际上,课堂互动是一个较复杂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维的碰撞、合作的交流后,实现知识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说,课堂互动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看似外静实则内动的思维活动,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经常用“妙不可言”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些事物之美,可见许多东西越是精彩,越是美妙,就越是难以用语言(更不用说不恰当的表演)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到的,能做好的也就是“意会”了,任何虚情的描述和时尚的表演,都会在“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情境中显得苍白无力的。理性的“宁静”会带来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带来学生思维的放飞和个性解读的实现,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才有机会形成。
展开
目录
布局一:“定”“活”篇/1
走向A:定→活/1
站点1:个性/1
站点2:规定/4
站点3:生成/5
站点4:识字/7
站点5:作业/8
走向B:活→定/9
站点1:解法/9
站点2:生成/11
迷津指点/15
真实的课堂为什么说是“变幻莫测”和“深不可测”的?/15
怎样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16
课堂教学中“变”与“不变”的较量会有哪些情况?/17

布局二:“动”“静”篇/21
走向A:动→静/21
站点1:气氛/21
站点2:倾听/24
站点3:操作/27
站点4:表演/30
走向B:静→动/32
站点1:探究/32
站点2:习题/33
站点3:习作/37
迷津指点/40
教学版的《静悄悄的革命》将会是怎样的效果?/40
是不是每节新授课中,只要安排了动手操作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呢?/41
教学活动是否要核算成本?/42

布局三:“繁”“简”篇/43
走向A:繁→简/43
站点1:目标/43
站点2:情境/45
站点3:内容/47
站点4:环节/50
走向B:简→繁/51
站点1:识字/51
站点2:拓展/53
站点3:习题/55
站点4:反馈/57
迷津指点/58
什么是简单、简约?/58
简便就是简单吗?/59
怎样理解简单教学的不简单?/60
怎样处理好教学方式“多”与“少”的辩证关系?/61

布局四:“分”“合”篇/63
走向A:分→合/63
站点1:组织/63
站点2:板块/64
站点3:资料/68
站点4:练习/69
站点5:识字/72
站点6:写作/74
站点7:测验/76
走向B:合→分/77
站点1:难点/77
站点2:呈现/79
站点3:分类/81
迷津指点/82
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方式?/82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84
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讨论?/87
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争论?/88

布局五:“高”“低”篇/91
走向A:高→低/91
站点1:环境/91
站点2:立场/92
站点3:地位/95
站点4:摸底/97
站点5:提问/99
走向B:低→高/101
站点1:人格/101
站点2:情感/103
站点3:思想/104
站点4:话题/108
迷津指点/110
怎样理解教学的“深度”?/110
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111
思想性与人文性在教学中存在着怎样的关系?/112

布局六:“缓”“急”篇/113
走向A:缓→急/113
站点1:序幕/113
站点2:探究/114
站点3:合作/117
站点4:补习/118
走向B:急→缓/119
站点1:课题/119
站点2:提问/120
站点3:操作/123
站点4:生成/124
迷津指点/127
如何进行有效追问?/127
怎样让学生对第一课时“一见钟情”?/129

布局七:“内”“外”篇/131
走向A:内→外/131
站点1:环境/131
站点2:联想/132
站点3:朗读/135
站点4:探究/136
走向B:外→内/137
站点1:态度/137
站点2:素材/138
站点3:朗读/143
站点4:博客/144
迷津指点/146
怎样理解教学的“本色”?/146
怎样使预习活动既科学又富有个性与成效?/146
……
布局八:“虚”“实”篇
布局九:“正”“反”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