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似乎正在向“动态式”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不知所云的交流,游移离散的辩论,彩排包装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视听等教学环节上,唯独缺少的便是静下心来体味文本。由此,文本中鲜活的知识以及所折射出来的知识的厚重、深刻、哲理,都在这些所谓的“互动”中显得苍白和浅薄。
只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外显活动理解为互动是不科学的,更不能认为,课堂气氛热闹就是互动。实际上,课堂互动是一个较复杂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维的碰撞、合作的交流后,实现知识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说,课堂互动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看似外静实则内动的思维活动,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经常用“妙不可言”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些事物之美,可见许多东西越是精彩,越是美妙,就越是难以用语言(更不用说不恰当的表演)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到的,能做好的也就是“意会”了,任何虚情的描述和时尚的表演,都会在“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情境中显得苍白无力的。理性的“宁静”会带来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带来学生思维的放飞和个性解读的实现,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才有机会形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