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物长宜放眼量:「非公经济36条」落实情况区域调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7604
  • 作      者:
    厉以宁,单忠东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五章。书本首先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进而对“非公经济36条”诞生的意义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在第二章中,本书详细梳理了2005~2007年“非公经济36条”在全国的总体落实情况。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对“非公经济36条”落实障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br>    民营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其带来的市场发育和竞争机制的强化,也促使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更加健康地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壮大及企业家精神的不断成长,也推动了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层变革。<br>    在许多民营企业家那里,“履行社会责任”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它已经实实在在地融入许多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商业行为之中;不再将其视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而是将其纳入企业经营的基本层面。<br>    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日渐强大丰富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使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有了坚实的伦理基础,我们正是从中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和成熟。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掌握各地“非公经济36条”的落实情况,同时,系统了解地方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在各级工商联及相关省市的支持下,于2007年3~7月,分别对河北、浙江和福建三省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非公经济36条”落实情况和民营经济景气指数》的抽样调查。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各地的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提供了众多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落实“非公经济36条”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编写本书的目的,便是全面展现这次调查的结果,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索和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非公经济36条”:市场化的里程碑<br>    第一节  非公经济发展步入黄金时代<br>    一、非公经济、民营经济概念解析<br>    所谓“非公有制经济”,是同传统的公有制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所有制形式。非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基本区别在于出资人的不同。出资人为国家或集体,就是国有或集体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出资人为私人(包括自然人和私营企业),即为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畴。根据这一定义,外商投资企业也属于非公经济的范畴,但是在我国,这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依循的是另外一套特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因此,本书中所讲的非公有制经济,仅指内资非公有制经济,又称“民营经济”。按照非公经济形式组建的企业即称“非公企业”,也常被称为“民营企业”。<br>    民营企业最早被用来指称民营科技企业,其诞生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的私营企业还没有被正式承认,许多刚刚兴办的私营企业还戴着所谓的“红帽子”(指私营业主进行企业注册时,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挂靠在它下面,然后注册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或集体企业)。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刚刚兴起的承包制,则激发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的改革热情。一批科技人员从原岗位分离出来创办科技企业或承包国有集体企业。这类企业既不像纯粹的私人企业,又不同于原来的国有企业,于是人们便根据其经营体制的特点,称其为民营企业。因此,“民营”这个称谓所依据的不仅仅是所有制,也包括经营方式。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非公经济条”:市场化的里程碑<br>第一节  非公经济发展步入黄金时代<br>一、非公经济、民营经济概念解析<br>二、非公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r>三、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成长与成熟<br>第二节  从底层到台前:政府非公经济政策的转变<br>一、民营经济政策环境的变迁<br>二、民营企业与制度变迁<br>第三节  “非公经济条”的历史意义<br>一、从民间的呼声到政策的突破<br>二、激情与理智<br>三、“非公经济条”重在落实<br>第二章  “非公经济条”落实的总体分析<br>第一节  年:喜忧参半<br>一、“非公经济条”落实的整体情况<br>二、“非公经济条”落实之忧<br>三、小结<br>第二节  年:政策困惑<br>一、“非公经济条”落实的整体情况<br>二、“非公经济条”落实的政策困惑<br>三、小结<br>第三节  年:任重道远<br>一、“非公经济条”落实整体情况<br>二、“非公经济条”落实之路任重道远<br>三、小结<br>第四节  年:希望与展望<br>一、非公经济政策将进一步落实<br>二、非公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br>三、非公经济发展展望<br>四、小结<br>第三章  区域抽样分析:河北、浙江与福建的情况<br>第一节  环境概述<br>一、河北省<br>二、浙江省<br>三、福建省<br>第二节  思想观念<br>一、政府观念<br>二、企业家精神<br>第三节  产业结构<br>一、河北省<br>二、浙江省<br>三、福建省<br>第四节  科技创新<br>一、河北省<br>二、浙江省<br>三、福建省<br>第五节  配套政策文件比较<br>一、概述<br>二、河北省<br><br>三、浙江省<br>四、福建省<br>第六节  配套政策落实结果比较<br>一、“非公经济条”落实情况调查比较<br>二、民营经济景气指数分析<br>第七节  问题与挑战<br>一、劳动力供给<br>二、税费负担<br>三、融资<br>第四章  “非公经济条”落实的障碍<br>第一节  打破玻璃门:行业垄断是首要障碍<br>一、垄断现象解析<br>二、行业垄断与行政垄断<br>三、行政垄断的历史形成<br>四、行政垄断的表现<br>五、“玻璃门”是一种垄断<br>六、小结<br>第二节  融资难依然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br>一、融资的理论解析<br>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br>三、国际经验<br>四、中国与国际经验的对比<br>五、小结<br>第三节  社会服务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软肋”<br>一、民营企业社会服务的理论思考<br>二、民营企业社会服务的国际比较<br>三、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br>四、小结<br>第四节  社会伦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紧箍咒”<br>一、所谓“原罪”问题<br>二、企业的社会责任<br>三、企业家精神与创新<br>四、社会责任与社会伦理<br>第五章  清除障碍的关键对策<br>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br>第二节  解决融资难<br>第三节  整顿收费罚款<br>第四节  避免“政策违法”<br>第五节  税收优惠<br>第六节  落实土地政策<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