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经济:第三种声音:the third voic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254426
  • 作      者:
    龚刚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经济:第三种声音》是以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直接触及现实问题而非隔靴搔痒,力争带给读者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同时,它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通过将具有高深理论和数学模型的部分放入附录的方法兼顾了一般读者和专业人士之不同阅读需求。
展开
作者简介
    龚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美国新学院(New School)大学, 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清华大学。作者长年从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为国内宏观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及被SSCI和SCI等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并著有中文著作一部和英文著作两部:《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的视角》(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The Forces of Economic Growth》(2005年,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出版)和《Stochastic Dynamic Macroeconomics》(2006年,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经济:第三种声音》是作者以菲利浦斯客座教授的身份在荷兰莱顿大学讲授中国经济的讲义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以国际上所通用的现代经济学语言和范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了系统的解说和分析,与此同时,对中国未来经济崛起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挑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当代中国经济:第三种声音》配套教学课件,免费赠送教师。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详情请参看书后的“教学支持说明”或与高等教育出版社驻当地的教学服务中心联系。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一颗最耀眼的新星,那么绝大多数观察家们的目光聚焦在这颗新星的独特个性,其论调不免过激,其风格不免轻浮,其结沦不免偏颇。相形之下,特别缺乏的是对中国经济全面的、客观的、基于学理的分析。作为一位经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杰出学者,龚刚教授的新作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值得广大有志于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学子细细研读。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龚刚教授的《当代中国经济——第三种声音》是一本新颖的关于当代中国经济课程的教材。它的特点是把经济理论娴熟地应用到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之中,并大量结合了龚刚教授本人的研究成果。和以往教科书沉闷的文风相比,本书行文轻松,但又不失严谨,适合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阅读。
    ——姚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经济——第三种声音》是龚刚教授的又一力作。打开此书,您可以感受到作者宽广深沉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经济透彻的剖析和对未来中国经济建设性的眼光。
    ——庄巨忠 亚洲开发银行
展开
精彩书摘
    破解刀刃问题
    首先,我们将尝试着破解刀刃问题。所谓破解之道不外乎如下两种情形:第一是改变模型本身;第二是在不改变模型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引入稳定机制。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走的是前一条道路。这里,我们将尝试使用后一种方法,即为经济社会引入稳定机制。
    我们看到,哈罗德的刀刃问题实际上意味着经济社会本身存在着某种非稳定机制。也就是说,在缺少相应的稳定机制之条件下,经济社会是不稳定的。而凯恩斯需求管理型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可以被看做是为一个不稳定的经济社会输入了一个稳定机制。
    在本书的附录c中,我们为哈罗德模型输入了一个财政政策规则。可以看到,此时刀刃问题得到了破解:尽管经济社会仍然会出现波动,但产品市场的非均衡将不会无限扩大。与此同时,经济出现了一个产能过剩下的新均衡(不动点),从而使经济能围绕着产品市场上过分供给的非均衡波动增长。于是我们不仅佐证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干预的必要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凯恩斯关于经济社会的一般状态为“供给过剩下的非均衡”的假说。
展开
目录
附录
附录A 梳理凯恩斯和新古典
附录B 投资函数的微观基础
附录C 刀刃问题及其破解
附录D 中国的宏观动态模型——兼论“缩长”解释之过度冲击

参考文献
后记——中国的高层决策机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