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mechanism of its rapid growth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69319
  • 作      者:
    周牧之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周牧之,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经济学博士。
    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曾供职于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后历任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国际开发中心研究员主任研究员,东京经济大学副教授。2007年起任现职。
    主要学术专著:《中国经济论一高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课题》(2007年。日本经济评论社),《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200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机械电子革命与新国际分工体系——现代世界经济中的亚洲工业化》(1997年,日本MINERVA书房,获第13届日本电气通信社会科学奖励奖)。主编:《大转折——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200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旨在阐述600年来世界变局对中国的影响和今天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探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和盛衰的因果,尝试为思考中国经济展示更宽厚的背景和路径。以工业经济论和亚洲工业化理论的新假说,论证了改革开放与信息革命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如何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中国的大发展。
    以丰富的素材描绘了中国社会大变革之迅猛,动荡之剧烈,力图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的总体构图、时代脉搏和症结,剖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机制,系统地提出对社会经济改革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1.沉睡的巨人
    1803年,正在争雄欧洲的拿破仑-波拿巴(Napol60n Bonaparte,1769-1821)曾经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这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它睡吧,如果它醒来,它将会震撼整个世界。”
    15世纪末,欧洲、1人在航海上取得了重大发现。首先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Ntopher Columbus,1451-1506)的西班牙航队向西进横跨大西洋,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继而瓦斯科·达·伽马(Vascoda Gama,1469-1524)的葡萄牙船队沿非洲大陆南下,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抵达了当时香料贸易中心的印度西海岸卡利卡特,开拓了从欧洲可以直接抵达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航线。
    欧洲人通过发现美洲大陆,进入和支配印度洋开创了大航海时代,开始疯狂地掠夺和征服世界,同时在欧洲也兴起了一场争夺世界财富,瓜分世界领土的大竞争。然而令欧洲人不解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古老的帝国--中国却对这场以世界为舞台的财富争夺战无动于衷。因此,拿破仑在准备发动征服欧洲战争的前夕才会发出上述的感慨。他当然不希望中国猛醒加入到争夺世界霸权的游戏中。强大中国的出场无疑将会给当时的欧洲各国带来噩梦。
    然而正如拿破仑所希望的那样,中国一直沉睡不醒。早在欧洲人发现通往中国的印度洋航道之前,明朝的郑和(1371-1435)舰队就已经发现了世界。1405年以来,郑和舰队七下西洋,在东南亚、印度西海岸、阿拉伯世界都建立了自己的据点,曾经多次抵达非洲东海岸。现在更有学者称郑和当年曾经抵达非洲西海岸,甚至发现了美洲大陆。总之在欧洲人发现世界之前,中国人已经发现了世界。但遗憾的是,中国人发现世界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中国,更没有因此改变世界。中国不仅没有成为一个重视贸易利益的通商国家,没有成为一个捍卫自己的贸易利益、保护自己的贸易伙伴的世界秩序缔造者,反过来连郑和的航海资料都被官员所私焚,远征壮举也在历史中湮灭。
展开
目录
序章 重新鼎立的中国
第一章 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
第一节 信息革命的冲击
1.电子产业的大发展
2.产业技术的信息化
3.生产系统的网络化
第二节 全球供应链时代
1.供应链的全球扩张
2.全球供应链的特征
3.从金字塔型到网络型
第三节 全球供应链型产业集聚
1.从全套型到全球供应链型
2.全球供应链型集聚的条件
3.新型集聚在中国的崛起
第四节 东亚盛衰
1.产业革命与两极结构
2.战后南北差距的扩大
3.信息革命与东亚工业化

第二章 大城市群的崛起
第一节 大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发展
1.大城市群的发展
2.新型产业集聚的巨大化
3.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
4.世界资源的大规模利用
5.华人商业社会的作用
6.中国的世界工厂化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
1.电子产业起爆的工业化
2.走向复合集聚
3.产业集聚的特征
4.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
1.改革开放初期的成长和停滞
2.浦东开发启动的大发展
3.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

第三章 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第一节 重工业化的光和影
1.推行重工业化的理由
2.激进的重工业化政策
3.低效率的产业布局
4.“文化大革命”的混乱
5.重工业化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社会的割裂
1.户籍制度的导人
2.农村人民公社化
3.对城市人口的严格控制
4.农村疲惫和改革开放
第三节 从小城镇到大城市群
1.农村工业化政策
2.乡镇企业的盛衰
3.小城镇政策的失败
4.国有企业改革和主角交替
5.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
第四节 地区间竞争带来的课题
1.开发区圈地运动的弊端
2.地区间竞争的压力
3.财政结构上的缺陷
4.土地公有制的问题

第四章 挑战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1.高涨的社会紧张感
2.转换发展目标
3.实现内需型经济发展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改革
1.复原被割裂的社会结构
2.构建再分配体制
3.改革财政机制
4.再造农村社会
5.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第三节 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
1.大城市群的重要性
2.面对大规模高密度城市社会
3.应对汽车社会
4.打破“诸侯经济”
5.京津冀大城市群向渤海湾的扩展
6.确立大城市群自律发展的机制
7.促进内陆地区城市群的发展

第五章 贸易大国的光荣和挫折
第一节 东西贸易的主角交替
1.无有后继的郑和伟业
2.亚洲贸易圈的崩溃
3.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地壳变动
第二节 贸易盛世
1.美洲白银与东西贸易
2.贸易扩大与康乾之治
3.繁荣带来的隐患
4.欧洲对华的早期经略
第三节 鸦片战争与国运衰落
1.印度棉的冲击与产业革命
2.茶叶贸易的世纪
3.无可避免的鸦片战争
4.中国的战略缺位
第四节 近代变革途径的局限
1.激进与落后的太平天国运动
2.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
3.日本明治维新的制度建设
4.从戊戌变法到革命
第五节 重造制度优势
1.三种错误认识
2.总结教训,再造辉煌

第六章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大城市群的发展
1.工业产品贬值
2.资源产品升值
3.创造知识经济的平台
第二节 亚洲经济的紧密化和课题
1.从国民经济到开放经济
2.东亚交流的扩大
3.走向区域经济统合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