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功成名就
“春晚,我是始作俑者”
记者:20世纪80年代后电视逐步进入百姓家庭,“相声+电视”缔造了又一批大众耳熟能详的电视明星,您成为其中当之无愧的红星,对于成功的原因,您自己觉得是什么?
姜昆:我跟李文华老师合作的时候,是我相声艺术的第一个高潮,那些相声给人的感觉就是耳目一新。举个例子,当时我们创作一个相声《船与海》讲述海军水兵们的生活,我建议演唱一段《军港之夜》,这首歌当时特流行,但李文华老师不熟悉(就好像我现在不懂周杰伦的《双截棍》一样),一直在那里摇头:‘‘要……要是观众不乐怎么办?”其实我当时已经把这段歌词改了:“军港的夜呀,静悄悄。水兵水兵,快点睡觉。铺好被窝,放好枕头。脱下鞋帽,不要乱吵。”结果演出的时候,观众们是捧腹大笑。演完后在后台,李文华老师就对我不住地感慨:“这就是时代啊!”
李文华老师后来说,有些桥段不是包袱,但一经我的口说出来,观众也会笑,开始他还纳闷“为什么”,后来渐渐明白了,他说我主要占住了一个“新”字,说我的思维、言谈、举止,都和当时的时代紧紧合拍,所以观众就是喜欢看。
记者:李文华之后,20世纪80年代您跟梁左的合作被传为佳话,被誉为是相声里的又一个高峰,甚至有人拿来与“老舍+侯宝林”的搭档相比。王蒙曾说,您跟梁左合作的相声,多了些生活气息,多了些笑料的立体,多了些心态的概括,多了些耐人寻味的“味儿”,更加“文学”了一些……
姜昆:对!与梁左老师合作的那一段时间,把我们的相声在文学性上推进了一大步。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中国社会那段纷繁万象的社会,在某种角度上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相声里,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梁左对社会的观察、对语言的运用,到现在为止我认为相声界也没有人能够比得过。梁左在骨子里有一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就叫戏谑人生。他为什么叫戏谑呢?因为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有文学功底,作为作家,他拥有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