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42424
  • 作      者:
    王海明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道德哲学是对于人类用处最大的科学,是具有最大价值的科学,至少是具有最大价值的科学之一。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在《中国礼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等刊物发表伦理学论文160余篇;著有《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伦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和北京大学哲学教材《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展开
内容介绍
  《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是《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系列之一的《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内中具体探讨了:从四个命题推导出道德哲学的全部内容、凶手不应该把自己的指纹留在凶器上、应该杀死敌人而不应该杀死老狗、宁愿杀死一个人而不愿杀死一条蛇等问题。道德哲学是关于优良道德或道德价值的科学,意味着:道德哲学就其根本特征来说,是一种规范科学或价值科学而不是描述科学或事实科学。这样,在科学的王国里,道德哲学便属于规范科学而与事实科学相对立。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本身,并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但是,一个社会实行何种道德规范,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优良的道德规范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恶劣道德是社会停滞的基本原因。道德哲学正是研究优良道德的科学,因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便具有莫大的效用、莫大的价值。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元伦理范畴:道德哲学初始范畴
  水效用大而价值小吗
  可欲之谓善
  凶手不应该把自己的指纹留在凶器上
  “价值事实”如同“圆的方”
  元伦理学是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的公理和公设系统,因而与几何学、力学等公理和公设系统一样,也是由初始概念和初始命题(或公理、公设)以及初始推演规则三因素构成。元伦理学家们将这三大因素归结为两部分:(1)对于伦理学的初始概念的研究,这些概念也就是元伦理学家们所谓的“伦理学术语”、“伦理学概念”或“道德词”、“伦理词”、“价值词”,我们不妨称之为“元伦理范畴: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初始概念”;(2)对于伦理学的初始命题或公理、公设的研究,也就是对于揭示元伦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元伦理命题的证明,说到底,也就是对于伦理学的初始命题或公理、公设的证明,元伦理学家们称之为“道德判断确证”(justification of moral iudgments)或“道德确证”(moral justification),我们可以名之为“元伦理确证: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公理和公设”。这两部分的排列顺序,显然应该与一切公理体系的顺序一样:由初始概念到初始命题(亦即公理和公设)。那么,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析构成伦理学初始概念系统的四大范畴:“价值”、“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
  一 水效用大而价值小吗
  谁都晓得,有用就是有价值,价值就是用途,就是效用,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效用,就是客体的事实属性对主体需要及其经过意识的各种转化形态,如欲望和目的的效用。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真理。然而,学术界却极力避免用“效用”来界定价值。这究竟是何缘故?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说:“有些众所周知的事实,显然与主张效用是经济物品价值基础的理论,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最有效用的物品,如水和空气,并不具有任何价值。相反,从表面看没有多大效用的物品,如宝石或金子,却具有很高的价值。面包比钻石有用得多,铁比金子有用得多,但是,面包和铁的价值却比金子和钻石低得多。这些事实清楚地表明,价值不仅不与经济物品的效用成正比,反而与效用成反比。
  诚然,水具有极大的效用。但这仅仅是就水的总和的、一般的、抽象的效用来说的。具体地、实际地看,每一单位的水都具有不同的效用:一个人所拥有的水越多,每一单位的水对于他的效用就越小;超过一定量后,其效用就会等于零,甚至成为负数。所以,水没有价值并不是因其总和效用大,而是因为超过一定量后,其单位效用是零;钻石价值大,则不是因其总和效用小,而是因其极为稀少而单位效用大。因此,水的效用大却无价值而钻石无用却有大价值的假象,不但没有证伪反倒证实了“价值就是效用”的效用论定义。因为这种假象仍然表明,水和钻石等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只能是商品的某种效用;只不过不是商品的总和的、一般的、抽象的效用,而是商品的单位的、具体的、实际的效用。
展开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绪论  道德哲学是什么
一  “女人应该裹小脚”的道德哲学意蕴
二  从四个命题推导出道德哲学的全部内容
三  半部《论语》治天下
第一讲  元伦理范畴:道德哲学初始范畴
一  水效用大而价值小吗
二  可欲之谓善
三  凶手不应该把自己的指纹留在凶器上
四  “价值事实”如同“圆的方”
第二讲  元伦理确证:道德哲学公理与公设
一  情人眼中出西施
二  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导出“应该”
三  从陈述句不能推导出祈使句吗
四  怎样证明一种草莓是好草莓
五  “女人应该裹小脚”为什么是恶劣道德
第三 讲道德本性:起源与目的
一  “吃饭应该用刀叉”是道德吗
二  “应该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的道德是怎么制定出来的
三  不存在绝对道德吗
四  应该杀死敌人而不应该杀死老狗
五  弄死一株野花犹如杀死一个人一样错误
六  宁愿杀死一个人而不愿杀死一条蛇
七  鲁滨逊的勤劳、节制和智慧是道德品质吗
第四讲  道德终极标准
一  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二  应该压死谁
三  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
四  张华死得值吗
五  难住了自己的理想实验
第五讲  人性
一  生之谓性
二  用筷子吃饭是伦理行为吗
三  理智无力欲无眼
四  撞狮救子的人性境界
五  宁要一磅肉的人性暗流
六  缘何选择最痛苦的自杀
七  没有必要证明人有脸
八  爱有差等
第六讲  善:道德总原则
一  应该救谁的母亲
二  道德哲学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争论
三  中国道德哲学的骄傲
第七讲  公正:社会治理的根本道德原则
一  勇救溺水者无所谓公正不公正
二  涌泉之恩滴水相报无所谓公正不公正吗
三  狗享有权利并负有义务吗
四  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应该少于他所负有的义务吗
五  一个人所行使的权利应该少于他所履行的义务吗
六  论功行赏
七  用人如器
第八讲  平等:最重要的公正
一  人性是人权的依据吗
二  获得补偿是弱势群体的权利
三  每个人只顶一个
四  两种经济平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
五  机会是否应该完全平等
第九讲  人道: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
一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
二  人经常超越自己
三  把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
第十讲  自由:最根本的人道
一  没有钱买面包就是没有买面包的自由吗
二  若为自由故
三  自由社会何以可能
四  疑似悖论:被统治者享有政治自由
五  政府:经济的仲裁者而非指挥者
六  思想自由:社会进步的最高条件
七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第十一讲  异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一  自己做出不是自己的行为
二  编凉席的睡光床
三  阶级与个人:两种政治异化
四  他人即地狱
五  咒诅必追随你
第十二讲  幸福:善待自己的道德原则
一  幸福:快乐还是完满
二  觉得幸福就幸福
三  画饼充饥
四  真真是叫别过年了
五  自古圣贤尽贫贱
六  做快乐的傻瓜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
七  欲、才、力、命、德:幸福实现五要素
第十三讲  道德规则
一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二  死王乃不如生鼠
三  自尊是一种基本的善
四  谦:德之柄
五  智慧:德之帅
六  节制:大体与小体
七  勇者不惧
八  君子中庸
第十四讲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实现途径
一  两种声音:内在心声与外在呼声
二  我自己仿佛分成两个人
三  智者为何蔑视荣誉
四  良心弱者吃大亏
五  众口铄金
六  夏菲被她母亲打死了
七  想当年,我渴望成名成家
第十五讲  品德:优良道德之实现
一  “三从”究竟是恶德还是美德
二  为什么是道德的:今日西方美德伦理学的根本问题
三  仓廪实则知荣辱
四  为富不仁矣
五  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升起而德行也就消逝
六  道德良兮品德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