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国古代弹棋史上发展的一个高峰。这种靠技巧取胜的棋类游戏,不断成为文人吟咏的对象,杜甫、白居易、李贺、王涯、韦应物等均有诗作。王涯《宫词》中的“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正是对在唐代广泛流行的弹棋的绝好描绘。北宋时的沈括曾看过一卷《弹棋谱》,他认为此谱“盖唐人所为”,反映了唐代弹棋盛行的面貌,尤其是读书人,对弹棋的喜爱已成了他们休闲时的主要娱乐。柳宗元《弹棋序》中说:“房生直温与予二弟游,皆好学,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因而教他们玩弹棋游戏。正是由于弹棋如此盛行,使得唐代弹棋高手辈出,不减汉魏时代。李欣的《弹棋歌》云:“崔侯善弹棋,巧妙尽于此……坐中齐声称绝艺。”由此可见,唐代弹棋的水平已有相当高度。
唐代的弹棋,在棋型、布局和行棋步骤等方面,基本上因袭汉魏旧式,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变革。棋局的形制,据唐代卢谕《弹棋赋》所述,为“下方广以法地,上圆高以象天。起而能伏,危而不悬,四隅咸举,四达无偏,居中谓之丰腹,在末谓之缘边。”其棋局中间为圆顶,象征着天,局的四边代表地,与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观念相适应。这样增加了弹棋的复杂性,因而在游戏方法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