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22173
  • 作      者:
    周洪珍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可供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体育院系师生、体育行业人员、经济工作者等参考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周洪珍,女,1953年10月出生,江西省樟树市人。现为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教授,体育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科通信评审专家“从1999年起主持完成研究”课题1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先后在国内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7部。
    曾获省优秀体育教师,两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潮州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获全国体育科学学会优秀会员,多次获校教学、科研先进个人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 主要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提出研究总体框架和技术路线的设计;第二章 主要提出了竞技体育人才概念、投入概念、产出概念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等一系列概念和定义;第三章 介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及风险评估方法,如收入函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的应用;第四章 分别研究了在第27、第28届奥运会周期国家对国家队优秀运动员培养投入,各省市在第九、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周期对各省市优秀运动员、后备运动员培养的投入现状;第五章 分别从人才效益、奖牌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对各省进行‘T比较研究,并引用大量数据说明产出效益问题;第六章 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实证研究,分别对五个效益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第七章 是投入风险研究,分别提出了风险概念、风险指标分类,还对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估和比较,认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处于高风险状态;第八章 分别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产出效益的应对措施。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效益研究》可供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体育院系师生、体育行业人员、经济工作者等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回顾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体制下,体育组织系统更多地是以集权化的形式出现,政府管理型,即“国家办一切”的体制一直被沿用,虽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受旧体制根本性问题的约束,导致了权责不分、经费不足、管办不严等弊端。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人特征表现为: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是最主要或唯一的经费来源,政府承担了从训练到竞赛、从运动员工资福利到场地器材、从国家队到基层少年体校的一切开支。它有助于政府从全社会的最高利益出发,规划资源的配置,保证竞技体育及各级运动队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政府对竞技体育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明确的规定,排除各种可能的干扰,使竞技体育紧紧围绕着政府的意志运转。各级运动队在经济上完全依赖国家,并对加大投入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投入模式的选择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政府包办一切事务的制度框架内,竞技体育只能是靠政府,而要形成社会、个人、政府共同办竞技体育的模式是不可能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开始启动。针对“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方针”,即在政府办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提倡社会团体、集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具体是: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行业、厂矿企业、高校投资办高水平运动队;专业运动队向社会寻求经济赞助,缓解训练竞赛经费不足的矛盾;竞赛参与主体与竞赛资金社会化。这些措施的实质是试图打破竞技体育由政府一家独揽大权的模式,积极争取政府财政之外的资金来源。但由于认识的误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目标与社会偏好不一致,以及竞技体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政府等,导致竞技体育过分依赖国家,政府独家办运动队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依附于竞技体育投入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状况不可能改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我国以足球为代表的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相继推行了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运动竞赛社会招标及商业性比赛不断涌现,为竞技体育向社会筹集发展资金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简要历史回顾
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和风险综述
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
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风险
三、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的总体框架和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建树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竞技体育人才
一、竞技体育人才概念
二、竞技体育人才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人才的分类
四、竞技体育人才的成长阶段
五、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二节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
一、投入概念
二、竞技体育投入概念
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概念
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特点
五、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渠道
第三节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产出
一、产出概念
二、竞技体育产出概念
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产出概念
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产出效益概念
五、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产出效益的理论依据
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产出渠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及风险评估方法
第一节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评估方法
一、收入函数法
二、模糊综合评估法
第二节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风险评估方法
一、概述
二、模糊综合评估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现状
第一节 国家运动队优秀运动员培养投入状况
一、奥运周期国家运动队优秀运动员培养投入状况
二、奥运周期国家运动队优秀运动员人均投入状况
三、奥运周期国家运动队每枚奖牌投入状况
第二节 各省市运动队运动员培养投入状况
一、各省市运动队优秀运动员培养投入状况
……
第五章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
第六章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实证研究
第七章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风险研究
第八章 提高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对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