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秉德教育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901852
  • 作      者:
    田慧生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可借复本:1
收藏
内容介绍
    《李秉德教育文集》作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多次重印和获奖李秉德教育文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语文教育方面,先生终身兴致不减。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从事儿童和民众识字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验,五六十年代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并撰写了农民识字课本一书。改革开放后,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专著,形成了他自己系统的语文教育教学观。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李秉德先生一生追求真理,终身奉献教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高尚的品格、为人师表的风范、挚爱教育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精彩书摘
  《教学研究方法论》序
  (1999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引起教育学术界的重视,从而出现了这方面的一些专著。但是像王嘉毅所著《教学研究方法论》这样的书,专门就教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还是我见到的第一本。可以想见,这项研究对于建立独特的教学论方法论体系,促进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和丰富教学理论,都是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作者在书的开头就一反过去一般常常把方法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次的做法,而另辟蹊径。在提出从原理、方法和技术三个方面来从事教学研究的同时,又把教学研究的评价也纳入到教学研究方法论的范围之内,这种做法一开始就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作者在第二章中对于教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在肯定并吸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已经形成了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又指出中西方当前在教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这样就告诉我们: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发展到的地步与应该接力之处,使以下各章的讨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代感,让读者不仅了解到教学研究方法发展的脉络,而且马上就接触到教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学术前沿问题。
  作者于以下各章中就按照他自己设计的三个层次展开论述。关于理论层次的论述集中在第三章。在这一章中作者分别讨论了教学研究的本质、特点、层次(这是指研究水平的层次,不是前述的方法本身的层次)、过程、效度、信度以及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这些论述都是从教学研究方法理论的总体上来展开的,体现出了教学方法论中的“论”的精神。深入浅出,观点明确而清新。
    各种方法、技术,而是以研究过程为主线来介绍各种方法与技术,把方法、技术与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方法与技术的主要范围;第二,方法与技术分别论述,使读者清楚了解到方法与技术虽然关系紧密,但二者还是有主有从,不能摆错位置,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里去。
    从全书各章中展开的论述来看,作者所掌握的资料是很丰富的,也是非常新颖的。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每说明一种理论之后尽量举出例证,或讲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样就使读者所获得的概念更加清晰,并知道如何下手去实行。这也是作者治学精神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一种表现。
    总之,这本书的优点是很多的,但是在我看来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读完全书后,我觉得全书的中国味相对来说不如外国味浓。我认为,放眼世界还要立足于国内,时时紧紧盯住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作者也还是注意到这一点的,但似乎尚有不足之处。例如,作者在最后一章中讲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例时谈到"这种研究近年来在我国也逐步兴起,比如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系列课题、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改革研究、国家教委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改革研究等,均属这种研究类型"。作者在论述中外教学研究方法的未来趋势时,联系中国的这些具有典型性的例子,这样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虽然,相对来说,我国在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落后于外国,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如果注意深挖,还是很有些东西可以摘取的。谈这些不是对作者求全责备,而是顺便指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中国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特别着力之处。
    我这里还要特别说明,我指出本书的外国味浓,严格说来,并不是本书的缺点,外国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当然应该不遗余力地引进,但是正如我国近年来引进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一样,引进之后还有个消化与再创造的过程。这样看来,读者就更不能求全责备于本书作者,而是应该作为我们自己的责任与工作来看待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教育科学研究
关于结合教学在学生中间开展科学研究的点滴经验(1960年)
开封教育实验区及廉方教学法实验始末(1987年)
《教学研究方法论》序(1999年)
论教育科学研究及其实验方法(2001年)
教学理论
教学原则
——兰州市中等学校教师业务学习报告(1954年)
对于高等学校一般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理解
——学习《实践论》的一点体会(1954年)
试论教学诸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989年)
应重视教学环境问题的研究
——《教学环境论》序(1993年)
论教学论三题(1996年)
时代的呼唤与教学论的重建(1999年)
“教学设计”与教学论(2000年)
教学的途径和方法(2002年)
语文教学
改革语文教学,加强语文教学研究(1979年)
前言
教育科学研究
关于结合教学在学生中间开展科学研究的点滴经验(1960年)
开封教育实验区及廉方教学法实验始末(1987年)
《教学研究方法论》序(1999年)
论教育科学研究及其实验方法(2001年)
教学理论
教学原则
——兰州市中等学校教师业务学习报告(1954年)
对于高等学校一般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理解
——学习《实践论》的一点体会(1954年)
试论教学诸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989年)
应重视教学环境问题的研究
——《教学环境论》序(1993年)
论教学论三题(1996年)
时代的呼唤与教学论的重建(1999年)
“教学设计”与教学论(2000年)
教学的途径和方法(2002年)
语文教学
改革语文教学,加强语文教学研究(1979年)
大力改革语文教学开展语文教学研究
——在甘肃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80年)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1980年)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两个问题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上的报告(1982年)
关于建立语文教育学的初步设想(1987年)
人才培养
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之培养(1954年)
和同学们谈学习问题
——从学习的要求-9特点谈到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学习(1955年)一
我在讲课上的一点体会(1960年)
一个小学生家长给老师的公开信(1980年)
三个面向需要新的一代,新的一代需要三个面向(1984年)
掌握儿童少年发育成长的规律,使他们一个个都健康
地成长起来!(1984年)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1985年)
和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谈话(一)(1988年)
和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谈话(二)(1988年)
中加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1997年)
培养教学论博士生的经验体会(1997年)
时代的呼唤与人才的培养(1999年)
教师教育
如何做好教研组工作及总结工作(1954年)
关于教育实习规律初探(1957年)
如何提高高师教育实习的质量(1957年)
提高教师水平工作
——西北师院附中教师业务学习报告提纲(1954年)
关于如何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的一些体会(1962年)
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把力气用在点:子上(1978年)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对乌鲁木齐中学教师讲话(1983年)
热爱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
——在喀什与中学学校教师讲话(1983年)
和教师同志们谈谈心
——为《教育论坛》创刊而作(1988年)
弘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担负起今日教育
工作者的责任(1999年)
适应时代需要,搞好高师教学改革
教师:定位、素质与职业特,点(2002年)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002年)
教育发展战略
搞好教育工作,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一点感受(1981年)
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1987年)
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1987年)
在国家教委师范司召集的大学教育系教育专业改革座谈会上
的讲话(1988年)
对于培养21世纪新人的几点意j见(1997年)
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笔谈(1999年)
教育感悟
我是怎样走上教育事业这条路的
——在校教科所与同志们讲话(1989年)
我与西北师大(2002年)
一个老年教师的心声(2002年)
小朋友:一个老人和你们比童年
——80年前的一个中小学生是怎样度过他的学校生活的?(2003年)
我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与体会(2004年)
诗一组(20首)(2000--2005年)
怀念与追忆
李秉德传(杨爱程郭戈郝志军)
李秉德——教学论和教育实验的开拓者([加]许美德)
忆李秉德教授论识字教学(张田若)
李秉德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武玉鹏)
李秉德教授谈20世纪中国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武思敏)
李秉德:奉献无悔写春秋(陈曦)
师恩难忘
——回忆跟随李秉德先生学习的日子(和学新)
教育需要科学的态度与实验的精神
——学习李秉德先生的教育实验思想(潘洪建)
李秉德自费订阅本报五十年不辍
附录
附录l李秉德先生主要学术论述
附录2李秉德先生生平大事年表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