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案例剖析(第3版)》结合大量实例详细分析了如何撰写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是了解、学习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权威性读物。<br>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主要向读者介绍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撰写要求,并结合两个实际案例(其中一个根据2008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专利代理实务”科目试题改编而成)说明如何撰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第二部分“撰写案例”在第2版的4个案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案例,拟通过案例的具体撰写练习,使读者进一步掌握如何撰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第一部分7个案例中的5个,分别根据2000年、2002年、2004年、1994年和1998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科目机械专业的试题改编而成,其中1994年和l998年的考题,为适应现在考试课程要求的变化作了比较大的改动;另有一个案例根据2007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专利代理实务”科目中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试题改编而成。第三部分“撰写存在问题剖析”共选10个案例,一部分选自实际案例,另外一部分案例选用了1994年和1996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中“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科目机械专业的试题或备用试题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审查员培训班结业考试中有关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试题。<br> 读者对象: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应试者、专利代理人及专利申请人。
2.保留技术秘密以充分公开为前提
我国早期申请案中未充分公开的问题比较多,这不仅仅是由于我国申请人缺乏撰写申请文件的经验所造成的,还因为有一部分申请案是申请人想保留“技术秘密”而故意未充分公开。“生产粉煤灰陶粒的热窑设备及工艺”的申请人曾谈到类似的观点,他们在撰写申请文件时就故意将“窑壁中设有可通高温烟气或燃气的通道”这个技术特征不写到说明书中,他们考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旦将这个关键特征公开了,外国很快学过去,反过来又超过我国,所以将这个技术特征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申请人未搞清什么是专利申请说明书允许保留的技术秘密。对于一件专利申请,其发明主要构思必须在说明书中充分公开,以使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可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的不是解决本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而只是一些附加的技术要点,没有这些附加的技术要点,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仍能实施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但其效果不如包括这些技术要点的产品或方法,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例如,与包括这些附加技术要点的产品相比,制造出来的产品成本较高或性能较差;与包括这些附加技术要点的方法相比,采用的工艺方法效率较低或者产品合格率较低等。而另外一些会直接影响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否实施的技术要点(也就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就不能作为技术秘密保留起来,必须记载在说明书中,否则就会导致发明或实用新型未充分公开。前面所说的粉煤灰陶粒热窑烧结设备中“窑壁内设有可通高温烟气或燃气的通道”正是不能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的必要技术特征,应该记载在说明书中。
由此可见,保留技术秘密必须以充分公开为前提。申请人在申请专利并准备保留技术秘密时,就要认真考虑哪些技术要点可以保留不予公开,而哪些不可保留,必须公开。
3.如何处理充分公开与保留技术秘密之间的关系
为了处理好充分公开与保留技术秘密之间关系,专利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在撰写带有技术秘密的专利申请文件时,通常应当考虑3个方面的问题。
①首先要考虑哪些技术特征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哪些是使该技术问题解决得更好的附加技术特征,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必须在说明书中充分公开,不得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
②进行充分检索,找到最接近的对比文件以及相关对比文件,初步判断把一部分技术要点作为技术秘密保留起来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要考虑该申请在保留技术秘密后,是否会由具备新颖性、创造性而变成丧失新颖性、创造性,如果有这种可能,最好不要保留,否则当审查员提出该申请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时,则因原说明书未公开此技术要点而不能补充到说明书中去,从而失去取得专利权的可能。
……
第一部分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br>第一章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简介<br>第二章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撰写要求<br>第三章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撰写<br>第二部分 撰写案例<br>案例一 易拉罐顶盖上的开启装置<br>案例二 轴密封装置<br>案例三 摩擦轮打火机<br>案例四 浇包底部的浇铸阀门<br>案例五 内燃机汽缸活塞上的密封气环<br>案例六 封装有可产生或吸收气体的物质的包装体<br>案例七 透平<br>第三部分 撰写存在问题剖析<br>案例一 磁化防垢除垢器<br>案例二 防爆板的夹紧措施<br>案例三 面片层叠设备<br>案例四 柱挂式广告板<br>案例五 用于沸腾液体的传热壁<br>案例六 水龙头<br>案例七 用于车辆的车身装置<br>案例八 密封装置<br>案例九 带吸墨水腔室的墨水瓶<br>案例十 直流煤粉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