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视栏目运作与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0118
  • 作      者:
    吕正标, 高福安, 闫维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电视栏目的运作与管理是电视业务研究的重点课题,同时也是电视实践者的操作难题。本书以电视栏目的运营管理为核心,结合新媒介的发展,梳理了我国电视运营的历程,对我国电视栏目生产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反思。 <br>    作者重点围绕电视栏目的生产流程及管理,从栏目的策划、栏目形态及表达、栏目评价激励、赢利模式以及过程管理等核心环节,结合业界的具体操作案例展开论述,并从竞争、职能、机制三个角度对影响未来电视栏目运营的各项因素做出了前瞻性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了使我们的电视节目能够严格地按计划进行生产制作;<br>    为了使我们电视台内部每个部门以及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准确无误地明了自己在一个年度里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br>    为了使我们的各个部门以至各电视台之间尽量避免重复劳动,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刀刃上,共同努力生产高质量的电视节目;<br>    也是为了方便各地电视台安排自办节目;<br>    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按照电视编码程序进行电视播出,提高播出质量。”①<br>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中国电视由节目化时代演进到栏目化时代,大致有被动和主动两个方面的原因。<br>    被动的原因是“按照电视编码程序进行播出”,“方便各地电视台安排自办节目”。前者是为了符合技术的限制需要,后者似乎有点避开竞争、划地自治的意味。这当然与当年中国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匮乏,不需要竞争,更需要协同合作、共同繁荣电视播出平台有着密切的关系。<br>    主动的原因应该是在那个时代,电视从业人员满足观众需求是一种自觉行为。在电视节目栏目化播出之前,中国电视观众对于电视上即将播出什么是不可知的,看电视有点“撞大运”的意思——看到什么是什么。而栏目化的固定时间播出,在那个时代确实起到了便利电视观众收看的功效,起码观众能够知道自己即将看到什么,完全的被动转变为相对的主动。当然,电视的线性传播规律无法改变,电视制作者的主导地位依然强势,这些还是决定着电视收看者还只能停留在“受众”与“观众”的身份地位上。毕竟,在那个时代,能看电视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论——电视、栏目及运营<br>一、电视:合力下的传播者媒体<br>二、电视栏目:当艺术遭遇市场<br>三、运营:机制与流程<br>四、本书的目的与体例<br>第二章 需要了解的历史——中国电视运营历程梳理<br>一、宣教时代(1958——1978年)<br>二、节目化生产时代(1979——1992年)<br>三、栏目化运作时代(1993——1998年)<br>四、频道化运营时代(1998年至今)<br>第三章 电视栏目的生产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br>一、中国电视运行机制变革<br>二、中心制与频道制<br>三、制播合一与制播分离<br>第四章 电视栏目的运行机制——需要反思的制片人制<br>一、电视时代的一个缩影——制片人制<br>二、同名之下的差异——西方与中国<br>三、同名之下的差异——央视与地方<br>四、当时过境迁时<br>五、一个需要反思的制度<br>第五章 电视栏目的策划路径——从创意开始<br>一、需求路径<br>二、形态路径<br>三、人才路径<br>四、技术路径<br>第六章 电视栏目的生产要素——以赢得竞争为目标<br>一、目标决定选择<br>二、内容:快感体验,有用<br>三、形态:简洁,独特<br>四、传达:时段,方式<br>五、传播:目的,手段<br>第七章 电视栏目的评价激励——以导向为结果<br>一、从无到有:中国电视节目评价历程简述<br>二、以何为度:中国电视节目评价的指标选择<br>三、各为其主:中国电视节目评价的现实操作<br>四、多元化生存:中国电视节目评价的趋势判断<br>第八章 电视栏目的赢利模式——栏目成为手段<br>一、交换什么<br>二、多元化贏利:《超级女声》的实践<br>三、怎么交换<br>第九章 电视栏目的过程管理——为了效率生产<br>一、过程管理的前提保障:人财物管理<br>二、过程管理的标准:全流程节目质量控制体系<br>第十章 电视的嬗变:影响电视栏目运营的因素<br>一、传者的嬗变:互动传播与“YOU”时代<br>二、渠道的嬗变:视频内容与渠道整合<br>三、观众的嬗变:意见领袖与身份认同<br>四、理念的嬗变:意愿经济与请注意受众<br>第十一章 栏目的变革:电视栏目运营未来趋势思考<br>一、竞争:从类型形态到内容价值<br>二、职能:从制作生产到传播营销<br>三、机制:从制片人制到项目制<br>四、结语:一切为了品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