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80年代充满战斗意识的韩国民族主义到了90年代以后,不得不针对国内、外情况的变化而探索新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审视民族主义的结果,出现了成为一国的视角与世界体制的视角之媒介的“东亚的视角”。据此,一方面开始从地域合作的层次,来思考韩国资本在海外投资所引起的当地(尤其是东南亚)人的反抗问题,以及涌人韩国的亚洲劳工(其中一部分是非法居留者)的人权问题,进而在构想统一之后新的国家形态时也提出了复合国家的创意;另一方面,为抵制全球资本的同一化理论,希望能够提高到展望替代性文明的层次。
可是,东亚的视角目前还停留在提出问题的水平上,还没有能够形成系统性的内容。实际上,我们对如何理解贯穿国民国家疆界内外的地域观点,仍旧比较陌生。正如本文所阐明的那样,不管是作为地域秩序还是作为文明论的亚洲,都尚未能将亚洲作为一个单位来掌握,并沿着这个方向来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不仅如此,居住在韩半岛的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与东亚人共生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好的集体记忆。这种历史经验也影响到今天韩国人的东亚认识。如上面所述,冷战的持续妨碍形成个别地域圈的构想,因而没能够形成东亚视角,并往往以东西二分法来认识世界,忽略东洋的多样性,而把东洋当成一整块。这样的思维方式,从19世纪以来至今仍屡见不鲜。一般民众与亚洲邻国居民接触的机会虽然空前增多,但因此引起种种矛盾纠纷也是事实。所以要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地域观念的认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展开
发自韩国的东亚意识,具有它独自的洞察力和刨造力。在近代化过程中承受了巨大压力与伤痛的韩国社会,以清醒的政治判断力打造了其东亚观念。作为韩国思想界代表性人物之一,作者的东亚论述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思想功能。——孙歌
白永瑞是当代东亚批判论述的先行者、推动者与实践者。作为历史学家,他的思想一方面深植于朝鲜半岛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却又拉长纵深俯视着区域的整体,对于中国与日本的自我认识,乃至于既有的东亚想象,形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挑战。游走于首尔、东京、台北与北京之间,他的思想与论述的形成是东亚碰撞的结果,展现在《思想东亚:朝鲜半岛视角的历史与实践》一书中。他的东亚共同体提案,指向的是你我期盼的区域性和平的到来。《思想东亚》所体现的一种崭新的知识实践与热情,让我们看到一个批判性知识分子是如何通过东亚来构筑自身的国际主义主体性。——陈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