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想象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大众媒介的“城市叙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25191
  • 作      者:
    曾一果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曾一果,江苏盱眙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主持教育部项目“媒介文化的批判理论研究”、江苏省社科项目“江苏城市形象的媒体塑造与传播研究”等项目7项。
    曾在《文学评论》《国际新闻界》《文艺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大众传媒与都市文化》等。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研究、大众传媒与城市文化研究,新媒介与当代文化现象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传媒新浪潮研究丛书·想象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大众媒介的“城市叙事”》探讨的主要对象和范围是改革开放以后大众媒介与城市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新闻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介开始繁荣起来。反过来,新闻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影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大众传媒还对城市展开了丰富的叙述、想象和建构,本书运用历史学、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等理论,结合不同的媒介文本,对改革开放之后大众传媒与城市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媒介所建构的城市与现实城市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媒介所建构的城市在重要性方面逐渐“取代了它们所模仿的现实”,这就是大众媒介与城市之间的一种“崭新关系”。
    所以,我们在这里用“想象”这一词语来考察大众媒介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因为想象并不意味着大众媒介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不真实的,想象不仅具有一种虚构性,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把握和建构。美国学者罗丽萨在探讨中国改革历史时,特别提出“想象”一词对于理解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本书探讨20世纪晚期关于现代性的文化政治。它揭示在那些被标明为远离现代性的地方,而不是在通常被指认为是现代性的卓越发源地的欧美中心地区,现代性是如何被想象、追求和体验的。与许多近来人类学家关于现代性的观点相反,我认为现代性持续地作为一种想象而存在,而且在关于在它者的类别里进进出出的人们的位置不平等的对话中,现代性作为一个打造各种全球/本土的主张、许诺和知识的不断转移的场所而存在。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想象空间,我们得以注意到现代性的断裂、分歧和不稳定性,以及‘它者’如何动摇以现代性的名义取得的统治形式。”
    像罗丽萨所言,其实在不同国家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现代性想象”。而且不同大众媒介对于城市的认识、想象和叙述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有必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媒介的“城市想象”进行一个系统、整体和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则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和叙事学等理论,从社会变迁的视角考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媒介是如何展开“城市想象”及其想象城市的形态和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问题的缘起。探讨近三十年大众媒介“城市想象”兴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考察大众媒介与社会变迁、城市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是课题的主体部分,主要讨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大众媒介“城市想象”的总体发展形态和具体想象方式。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以乡村为主的历史时期。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社会变迂与大众媒介的“城市想象”
第一节 社会变迁、大众媒介与城市文化
第二节 现代化运动与新时期城市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城市想象”研究视角的提出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媒介叙事中的“城乡关系”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
第二节 伟大的变化与现代化的追踪
第三节 媒介影像中的“城乡冲突”
第四节 文化寻根与影像怀旧
第五节 重建乡村之路的“媒体争论”

第三章 大众传媒与城市公共领域的建构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大众报纸的“城市话题”
第二节 “杂志热”与城市杂志的“城市叙事”
第三节 当代大陆电视市民剧的“城市故事”

第四章 全球化语境下大众媒介的“城市镜像”
第一节 全球化、地方化与民族化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媒介的“全球想象”
第三节 全球化的反思与重建“失落的传统”
第四节 全球化、都市消费与“城市怀旧”

第五章 空间、地域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城市想象”
第一节 都市空间与大众媒介的“城市想象”
第二节 空间的再生产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 乡土北京与现代北京的碰撞--关于“北京形象”的媒介建构
第四节 现代性的渴望--媒介叙事中的“上海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