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所建构的城市与现实城市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媒介所建构的城市在重要性方面逐渐“取代了它们所模仿的现实”,这就是大众媒介与城市之间的一种“崭新关系”。
所以,我们在这里用“想象”这一词语来考察大众媒介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因为想象并不意味着大众媒介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不真实的,想象不仅具有一种虚构性,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把握和建构。美国学者罗丽萨在探讨中国改革历史时,特别提出“想象”一词对于理解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本书探讨20世纪晚期关于现代性的文化政治。它揭示在那些被标明为远离现代性的地方,而不是在通常被指认为是现代性的卓越发源地的欧美中心地区,现代性是如何被想象、追求和体验的。与许多近来人类学家关于现代性的观点相反,我认为现代性持续地作为一种想象而存在,而且在关于在它者的类别里进进出出的人们的位置不平等的对话中,现代性作为一个打造各种全球/本土的主张、许诺和知识的不断转移的场所而存在。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想象空间,我们得以注意到现代性的断裂、分歧和不稳定性,以及‘它者’如何动摇以现代性的名义取得的统治形式。”
像罗丽萨所言,其实在不同国家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现代性想象”。而且不同大众媒介对于城市的认识、想象和叙述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有必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媒介的“城市想象”进行一个系统、整体和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则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和叙事学等理论,从社会变迁的视角考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媒介是如何展开“城市想象”及其想象城市的形态和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问题的缘起。探讨近三十年大众媒介“城市想象”兴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考察大众媒介与社会变迁、城市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是课题的主体部分,主要讨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大众媒介“城市想象”的总体发展形态和具体想象方式。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以乡村为主的历史时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