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9120
  • 作      者:
    潘金娥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潘金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大学越南语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政治经济学博士。曾在越南河内综合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越南问题、世界经济。 
    目前主持和参与研究的课题主要有:越南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及其与中国的比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中越两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比较研究。参与主编《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规范性分析和实证性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实践和热点问题三个层面,对越南政治、经济和外交,以及中越经贸往来、中越两国社会主义比较等前沿问题进行了考察。读者可以从《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中较为全面地了解越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
    近来年,越南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引起了较大反响;越南经济波动较大,高通胀导致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中越关系1991年正常化以来,在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发展,解决了大部分遗留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越南的革新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25年来的革新进程,总结起来,在于探讨形成越南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越南共产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内涵与运行机制、所有制问题和分配问题。
    一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
    1.内涵
    越南对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越南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制度阶段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革新前,越南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当时,人们普遍以为,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完全对立的。所有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如私人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等,社会主义都不能使用。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被用速度和建立公有制的程度来衡量。经济按照集中、官僚和包给制的计划体制运行①。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后,越南开始转变思维。在1986年召开的越共六大上,对高度集中计划化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越共六大文件指出:“我国从小生产发展为大生产的过程,是从带有很多自给自足的性质的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的过程。”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之前的文件也提到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而这里明确提出了发展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越共七大提出了发展“由国家按社会主义定向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的概念,越共八大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在九大上,越共提出了越南跨越资本主义制度但可以“接受和继承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但不让其占有统治地位”的观点,因此,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也可以被过渡时期的越南社会主义所采用。据此,越南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概念,并指出这是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体经济模式。之后,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明朗。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越南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一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历史背景
二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成就与不足
第一部分 越南政治的前沿问题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一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热点
二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越南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  社会主义道路是越南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胡志明和越南共产党为越南民族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  越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
四  走向社会主义是越南人民的渴望
胡志明思想在越南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越南共产党对胡志明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  胡志明思想是越南共产党从实践中提炼形成的丰富而开放的理论体系
三 胡志明思想引领越南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走向成功
越共十一大评析
一  新一届领导班子是越南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二  越共十一大的重要理论观点
三  结语

第二部分 越南经济的前沿问题
越南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问题
一  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
二  所有制问题
三  分配问题
越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  越南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  越南经济的发展前景
越南经济波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  关于经济波动的理论和观点
二  对越南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三  结论和启示
越南通货膨胀:过程、原因与对策
一  通货膨胀再次光临越南
二  2008年越南金融动荡的过程与原因
三  2011年越南通货膨胀的过程与原因
四  结论

第三部分 中越关系的前沿问题
越南对外关系战略的演变
一  1945-1975年,抗战时期以争取外援为目标的外交
二  1976-1985年,实行联苏、反华、侵柬政策,外交陷入被孤立困境 
三  1986-1996年,从“一边倒”逐步过渡为“多元化”外交 
四  21世纪以来,从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到谋求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五  结语
中越关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  中越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  中越关系在越南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中越关系:成就、问题与对策
中越贸易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一  中越贸易的现状特征
二  形成两国间贸易特征的原因分析
三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四部分 中越两国社会主义的比较与借鉴
中越两党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些差异
一  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二  对本国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的定位
三  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四  对共产党的性质和目标的表述
五  党的执政方式的差异
六  党内选举方式的差异
七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中越两党对本国发展阶段的定位比较
一  中越两党界定本国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
二  中国共产党对本国发展阶段的定位
三  越南共产党对本国发展阶段的定位
四  比较分析与评论
中越两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
一  中越两国经济表现好于世界经济总体情况
二  中越两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异同
三  中越两国经济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四  结论203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增补)(2011年1月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附录二 继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发挥全民族的力量,全面大力推进革新事业,为2020年我国基本成为一个面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奠定基础——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2011年1月12日农德孟在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