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要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0409837
  • 作      者:
    杨铸著
  • 出 版 社 :
    昆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铸,辽宁辽阳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曾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年从事文学理论及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教学与研究工作,撰写过相关学术著作以及数十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是中古代绘画艺术的精神升华。《东方文化集成系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要旨》力求准确回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原初状态,集中阐发其辩证神髓,探讨其融通态势,揭示其理论个性,关注其流变环节。《东方文化集成系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要旨》既重视对文化渊源的深层梳理,也重视对绘画艺术实践的相关考察,比较充分地彰显了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独特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晚清的王国维,在论诗词意境时,区分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①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要高于“有我之境”,而创造“无我之境”的真谛在于“以物观物”。何谓“以物观物”?就是以素朴自然的心态把握素朴自然的外物,也就是“以天合天”。将王国维的见解移来解释绘画,可以说,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正是将“造化”与“心源”妙会契合的“无我之境”视为山水画的最高艺术境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意识源远流长。“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的和谐互补,肯定人与自然的终极一致,为人类提供了一条与强调冲突与征服的观念完全不同的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路。“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②先秦的儒家和道家,一重人为,一重自然,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然而,两家都禀承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当然,儒家和道家肯定“天人合一”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儒家主“天人合一”,立足点在人,其中常常隐含着以自然迎合人事的潜台词,用意是要借自然为人类社会理想确立永恒的依据;道家主“天人合一”,其出发点则是人与外物均统一于自然之“道”。”
    ……
展开
目录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小引

上编(一)辩证神髓
“传神而已矣”——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核心追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基本观念
“虚实相生”——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贡献

上编(二)融通态势
“诗画本一律”——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自觉选择
“画与书通”——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独特意识

下编(一)特色解析
说“似”——具象写意的形象创造
论“远”——心灵主导的空间建构
解“逸”——文人画理论的特殊范畴

下编(二)流变探微
“山水以形媚道”——山水画及山水画论超前出现原因一解
“禅与画俱有南北宗”——文人画强化自身的主动策略
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文人画理论的发展和深化

附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论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