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03472
  • 作      者:
    李艳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艳华,1975年生,河北玉田人。1998年往西北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石油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攻读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研究兴趣为创新政策、企业创新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近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部委的课题研究,主持了多项关于产业和企业创新的横向课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对发展小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知识获取的机制,吸收能力在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中的作用等基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厂一个基于技术能力提升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吸收的分析框架,并针对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进行了案例和定量实证研究。《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对产业问技术能力提升的差异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下通过知识获取提升技术能力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企业界、政策界人士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2.4 研究方法
  1. 理论研究
  知识获取和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是一个跨经济学、管理学的多个学科领域的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网络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创新管理等理论都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支撑理论。本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在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地查阅、整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在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找准本研究的切人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结合本书的研究主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一系列待检验的假设。
  2.实证研究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书主要采用了三类研究方法。
  一是产业经验分析。结合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的技术特征、国际发展趋势,对国內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现状进行了经验分析。
  二是案例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两个产业进行案例选择、多种方式数据收集及案例内与案例间的数据分析,以总结不同产业的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的特征,并初步检验已构建的理沦模型的可行性。用于案例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实地调研,包括调研记录、被调研者提供的相关资料。
  三是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调查问卷。为了确保研究变量测量的质量,问卷在设计时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听取相关专家以及所调研企业人员的建议。通过小规模预调研验证问卷的质量并进行问卷修订,进而进行大样本调研。将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利用非参数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业间比较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SPSS 16.0软件对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进行分析,对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相应假设进行检验。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中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面临的挑战
1.1  中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面临的新局面
1.2  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与知识获取现状
第2章  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2.4  研究方法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3.1  企业技术能力的相关研究
3.2  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机制
3.3  知识获取与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3.4  吸收能力与知识获取及技术能力提升
3.5  中国学者的研究
3.6  已有研究评述
第4章  技术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框架
4.1  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界定
4.2  基于功能视角的技术能力划分
第5章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  研究假设小结及分析模型构建
第6章  汽车零部件与软件产业技术能力实证研究
6.1  研究产业的选择与选择依据
6.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能力分析
6.3  中国软件产业的技术能力分析
第7章  研究设计、变量测度与样本统计分析
7.1  变量的定义与测度
7.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7.3  样本企业的基本特征分析
7.4  知识获取的企业间差异分析
7.5  知识获取的产业间差异分析
第8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8.1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
8.2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8.3  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9.1  研究结论
9.2  管理与政策启示
9.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