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光:在奥斯卡的另一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全解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125768
  • 作      者:
    向荣主编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向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当代小说批评和影视文化研究,代表性论著有《边缘化与多维空间》《日常化写作:分享世俗盛宴的文学神话》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以“尊重大传统,冒犯小常识”的人文精神为核心理念,对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进行梳理归纳,以独特的人文意识和审美视角,全面分析和阐释了从1948到2007近60年的59部最佳外语片,内容翔实,资讯丰富,反映了奥斯卡多年以来不懈建构的人文精神在最佳外语片中的传承与弘扬。《风光:在奥斯卡的另一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全解码》:《风光:在奥斯卡的另一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评论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华语世界首部评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十大经典奥斯卡最佳外语片<br>    第2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br>    《罗生门》<br>    背景搜索<br>    类型:犯罪/悬念导演:黑泽明<br>    国家/地区日本主演: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br>    黑泽明是享誉世界的日本导演,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崇高地位,其作品对亚洲及欧美地区的后辈导演产生过诸多启发与影响。《罗生门》是为其打开国际知名度的首部经典之作,荣获1952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及第2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是日本电影初次在国际上获奖。黑泽明的作品场面浩大,细节考究,镜头运用千变万化,将日本文化的独特韵味传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他又将武士道精神与人道主义理想、禅宗智慧与基督教自我牺牲精神奇妙地结合为一个整体。<br>    黑泽明1910年出身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初中毕业后学过绘画,二十六岁时担任助理导演,三十三岁时完成处女作《姿三四郎》。除《罗生门》外,他执导的经典影片还有:《活下去》《七武士》《椿三十郎》《德苏·乌扎拉》《影子武士》《乱》等等。<br>    电影故事<br>    故事发生在战乱、饥荒、瘟疫不断的平安朝时期。荒凉萧条的日本京都郊外,大雨滂沱,流浪汉到废弃了的罗生门下避雨,与樵夫和行脚僧不期而遇。樵夫与行脚僧不停地自言自语说这是他们遇到的最可怕、最弄不懂的事情,让流浪汉不由得生出极大的好奇心,在他的再三追问下,樵夫和行脚僧道出了一个悬念丛生的凶杀案。<br>    三天前,阳光耀眼,樵夫背着一把亮晃晃的斧头进山砍柴,在山里看到一个女人用的斗笠,然后他突然看到了两手张开的武士尸体,吓得转身飞跑,到警察署报了案。差役抓住了被指控为凶手的大盗多襄丸。在警察署,多襄丸承认自己因见武士妻子真砂美貌而起了淫心,用计骗武士到无人处打败了他并把他绑在树边,然后强暴了真砂。在多襄丸的版本中,他不仅夸耀自己武艺高强且征服了反抗的真砂,还说武士的死是由于真砂执意要他俩决一死战,在正大光明的决斗中,他杀死了武士。作为另一个偶遇过武士夫妻的目击证人——行脚僧则转述了警察署中真砂与召唤武士灵魂的证词。在真砂的版本中,她受到强盗侮辱,扑到丈夫身上哭泣,而丈夫却用冰一样的目光看着她,无助的她在要求丈夫杀了她时她手握匕首晕了过去,醒来后却发现匕首插在武士的胸膛之上。她再三寻死却没有如愿。武士灵魂的说法又与他妻子迥异。武士的灵魂说,强盗设计绑了他之后,妻子与强盗交欢并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美丽,当强盗准备离开时,妻子不仅央求强盗带她走还要求强盗杀了丈夫,这一请求甚至令强盗都脸色发白,强盗为丈夫松了绑并说只要丈夫开口,他就会杀了这个恶毒的女人,结果妻子跑掉了,作为丈夫与武士,他感到十分羞耻,为了维护尊严,他拿起匕首自杀。大雨继续倾盆而下,激动不安的樵夫反复地说这些人都在说谎。狡黠的流浪汉断定樵夫比他说的知道得更多。樵夫受不了流浪汉的追问,说出了他关于这一凶案的另一个版本。樵夫说,其实他看到了事情的全过程,开始没有讲,是因为怕惹上麻烦。他说,在真砂被强盗侮辱后,强盗低三下四地请求真砂嫁给他,甚至说为了她,他可以金盆洗手。真砂要两个男人自己解决,武士却宣布放弃,并说一匹好马都比这个女人更重要,还对真砂说她应该自杀。强盗本打算就这么离开,大受刺激的真砂激烈地指责两个男人自私胆怯,她的激将法起了作用,两人被迫决斗。强盗与武士的武艺都很平常,在争斗中,两人都畏缩恐慌,毫无男子气,最后武士被强盗用长剑杀死。
展开
目录
第20届 〔1948〕《擦鞋童》<br>第21届 〔1949〕《文森特先生》<br>第22届 〔1950〕《偷自行车的人》<br>第23届 〔1951〕《玛拉帕佳之墙》<br>第24届 〔1952〕《罗生门》<br>第25届 〔1953〕《禁忌的游戏》<br>第27届 〔1955〕《地狱门》<br>第28届 〔1956〕《宫本武藏》<br>第29届 〔1957〕《大路》<br>第30届 〔1958〕《卡比利亚之夜×<br>第31届 〔1959〕《我的舅舅》<br>第32届 〔1960〕《黑人奧菲斯》<br>第33届 〔1961〕《处女泉》<br>第34届 〔1962〕《犹在镜中》<br>第35届 〔1963〕《花落莺啼春》<br>第36届 〔1964〕《八部半》<br>第37届 〔1965〕《昨日、今日和明日》<br>第38届 〔1966〕《大街上的商店》<br>第39届 〔1957〕《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br>第40届 〔1968〕《严密监视的火车》<br>第41届 〔1969〕《战争与和平》<br>第42届 〔1970〕《大风暴Z》<br>第43届 〔1971〕《调查可疑者》<br>第44届 〔1972〕《悲惨的青春》<br>第45届 〔1973〕《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br>第46届 〔1974〕《日以继夜》<br>第47届 〔1975〕《我记得,想当年》<br>第48届 〔1976〕《德苏·乌扎拉》<br>第49届 〔1977〕《黑与白》<br>第50届 〔1978〕《罗莎夫人》<br>第51届 〔1979〕《拋开你的手帕》<br>第52届 〔1980〕《铁皮鼓》<br>第53届 〔1981〕《莫斯科不相信眼泪》<br>第54届 〔1982〕《梅菲斯特》<br>第55届 〔1983〕《重新开始》<br>第56届 〔1984〕《芬妮与亚历山大》<br>第57届 〔1985〕《危险行动》<br>第58届 〔1986〕《官方说法》<br>第59届 〔1987〕《攻击》<br>第60届 〔1988〕《芭比的盛宴》<br>第61届 〔1989〕《征服者佩尔》<br>第62届 〔1990〕《天堂电影院》<br>第63届 〔1991〕《希望之旅》<br>第64届 〔1992〕《地中海》<br>第65届 〔1993〕《印度支那》<br>第66届 〔1994〕《四千金的情人》<br>第67届 〔1995〕《毒太阳》<br>第68届 〔1996〕《安东尼亚家族》<br>第69届 〔1997〕《给我一个爸》<br>第70届 〔1998〕《角色》<br>第71届 〔1999〕《美丽人生》<br>第72届 〔2000〕《关于我母亲的一切》<br>第73届 〔2001〕《卧虎藏龙》<br>第74届 〔2002〕《无主之地》<br>第75届 〔2003〕《无处为家》<br>第76届 〔2004〕《野蛮入侵》<br>第77届 〔2005〕《深海长眠》<br>第78届 〔2006〕《黑帮暴徒》<br>第79届 〔2007〕《窃听风暴》<br>十大经典奥斯卡最佳外语片<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