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07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74439
  • 作      者:
    储敏伟,贺瑛,朱德林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执政理念上的重要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上海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非常紧迫的意义与作用,是解决金融业当前面临的各种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开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局面的根本保证。
展开
精彩书摘
  2.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具备的条件   首先,上海具有地理和交通优势。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处于中国联系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大三角中心,背靠长江,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军口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和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属河口型海港,自然条件优越,集疏渠道畅通。近年来,上海加快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港两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三,货物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市域高速公路网络架建设全面推进,磁浮示范运营线、浦东铁路一期工程等重要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建设成就,与金融中心的定位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共同支撑起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   其次,上海有着辉煌的金融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就已十分突出。当时,上海是金融首脑的集中之地,在上海的43家银行公会会员银行中,有35家的总行设在上海。这些银行业巨头喝着咖啡,就能把拆息牌价、汇兑行市决定下来,再电告全国,各地据此作为本地行市的依据。上海是外资银行的集中地,1936年上海的外资银行有27家,超过东京的11家,孟买的13家和香港的17家。上海金融业对国际金融业的形成具有有力影响。1933年新加坡和丰银行发生挤兑,当地侨领深恐波及另外两家侨资银行即华商和华侨银行,要求在上海的中国银行给予支持。当中国银行宣布给予“无限制援助”后,风潮即告平息。上海是全国金银、外汇、证券市场的中心,货币发行的枢纽。1933年上海银钱业的库存现银为4.56亿元,其规模之大和交易量之巨,“虽不足与伦敦、纽约媲美,然凌驾法、印、日而上之”,远远超过巴黎、东京、大阪和孟买。   第三,上海是全国的制造业基地和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自1992年以来,上海的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经济产业布局已基本建成“三、二、一”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心城区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达到75%。
展开
目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代前言) 综合篇 一、提高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一)金融创新是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战略地位的必然选择 (二)金融创新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一五”时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十一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十一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 (三)“十一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央行上海总部,发力金融中心建设 (一)央行上海总部的建立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二)引领市场创新发展 (三)积极推进外汇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四)巩固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积极开展金融外交 (六)注重理论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金融中心建设 机构篇 四、2006年新生金融机构的功能及作用 (一)2006年上海新生金融机构概况 (二)新生金融机构的特征 (三)新生金融机构的功能 市场篇 五、2006年上海金融市场运行综述 (一)上海金融市场概述 (二)上海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六、2006年上海证券市场 (一)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二)股票市场的发展 (三)债券市场的发展 (四)基金市场的发展 七、200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情况 (一)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市场 (二)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 (三)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 (四)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 (五)外币拆借情况 (六)简要分析 八、2006年黄金市场 (一)市场交易情况 (二)市场运行特点 (三)国际黄金市场情况 (四)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展展望 产品篇 九、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效应评估 (一)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概况 (二)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效应评估 (三)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的政策建议 生态篇 十、上海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一)金融生态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上海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三)政策建议 人才篇 十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才现状及对策 (一)上海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国际金融中心前景展望 (二)上海金融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上海金融人才队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四)“十一五”上海金融业人才供求的预测分析 (五)优化上海金融人才队伍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十二、2006年浦东新区金融人才需求调查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情况 (二)浦东新区三大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特点 (三)浦东新区企业应对人才紧缺的措施 比较篇 十三、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最新比较研究 (一)金融中心指标体系 (二)GFCI构造 (三)GFCl分析 (四)GFCI结论 (五)上海的分析 思想篇 十四、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命题的最新学术观点综述 (一)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二)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三个必要条件 (三)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因素——以新加坡为例 (四)金融中心的变迁:从安特卫普到伦敦 (五)金融中心竞争的新变化 (六)保持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2006年麦肯锡报告 (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定位:香港离岸、上海在岸 (八)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化思路 十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框架指标的思考 (一)国际上关于国际金融中心指标研究的进展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确立框架指标的总体思路 (三)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框架指标的基本构成 献策篇 十六、巩固国家中心,打造特色中心 (一)巩固国家中心,打造特色中心 (二)彰显功能属性,寻求联动发展 (三)优化金融研教,多谋中心发展 (四)搭建服务平台,助推中心发展 附录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 二、香港“十一五”金融发展战略思想及行动纲领 三、2006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大事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