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对意义。在后面的研究中,我有时将历史时序上溯到明清时代,并利用一定数量的乾隆刑科题本档案资料,来说明地权分配的历史关联性,这并不仅仅是出于资料利用的技术性考虑。
本书的研究视角不同于一般的地方史编史学。以往涉及民国时期山东历史的研究成果大多偏重于中共党史、革命史方面,山东省内部分学者出版了大量这方面的著作,如《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山东抗日战争史》、《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稿》、《山东土地革命史》等。近几年有三部影响较大的山东地方史专著问世,即分别由孙祚民研究员、安作璋教授、吕伟俊教授主编的两卷本《山东通史》、七卷本《山东通史》、《民国山东史》。吕伟俊教授的著作是在过去十几年对张宗昌、韩复榘、王耀武等山东地方军阀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更有其独特之处。
山东大学朱玉湘教授著《山东近代经济史述丛》一书,运用了大量地、市、县的档案资料,对近代山东农村的土地问题尤有深刻的研究。罗仑、景苏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末所著的《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的社会性质》,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是国内“资本主义萌芽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路遥、徐绪典教授在对义和团运动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分析。此外,官美堞、庄维民、唐致卿、李平生等先生对近代山东农村经济史也均积多年研究,成果甚丰。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的张玉法院士治近代山东地方史有年,除著有《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一书外,尚有《清末民初的山东地方自治》、《山东的农政与农业:1916~1937》等论文。《山东文献》除发表有关山东的文献资料外,也有关于近代山东史的论文发表。吴慧芳《民初直鲁豫盗匪之研究(1912~1928)》、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李国祁《十六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山东莱州府的市镇结构及其演变》等论著,也极有参考价值。 在近代华北(含山东)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面,美国、日本汉学界颇领风气之先。何炳棣先生著《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与评价》、《明清社会史论》、《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中国会馆史论》等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