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李梦生 序<br><br>都是这样长大的<br>特色回忆篇<br>李静嘉 童年印象<br>牛文佳 轮子下滑过的日子<br>魏伟 很受伤<br>蒋诗洁 都是这样长大的——童年尴尬琐事录<br>魏伟 我们等待那一天<br>王庐璐 我的父亲母亲<br><br>游戏篇<br>魏伟 八十年代的孩子玩什么<br>蒋诗洁 娃娃<br>王庐璐 游戏人生之一——街机篇<br>魏伟游 戏人生之二——小天堂<br>王庐璐 游戏人生之三——电脑篇<br><br>运动篇<br>王庐璐 呼啦圈,呼啦啦<br>魏伟 健康歌<br>王庐璐 足球记忆<br>王庐璐 排球,女将<br>王庐璐 空中大灌篮<br><br>饮食篇<br>蒋诗洁 飘香<br>蒋诗洁 溶解符号<br>牛文佳 “喜乐”年华<br><br>校园生活<br>蒋诗洁 开着火车去上课<br>蒋诗洁 你叫我应<br>王庐璐 迈向自动化<br>蒋诗洁 想用就用<br>牛文佳 随身听<br>牛文佳 彩色回忆<br><br>80年代的文化<br>视听的天堂<br>月破狂华 关于朴树,郭敬明,或者改变<br>蒋诗洁 视觉的天堂<br>牛文佳 卡通是个形容词<br>王庐璐 2001漫游太空<br>魏伟 故事大王<br>牛文佳 七巧板<br>魏伟青 铜年代<br>魏伟 刀剑如梦<br>田禾 80后摇滚——集体主义的精神乌托邦<br>魏伟 那时花开<br><br>文化现象<br>周箫 振荡中的八十年代<br>牛文佳 我看韩寒<br>张佳玮 关于80后写作<br>魏伟 文身还是纹身?<br>牛文佳 名牌<br>牛文佳 从鸡毛笔到拇指的进化<br>牛文佳 网恋,你今天谈了没有内容摘要
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中,深情地说:“我还是有记忆的,但是,零落的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斤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这种感觉,在年轻的时候很难有深刻的体会。<br> 最近有两件事,却使我对此感慨良深。一是重温了“文革”大串联时去的桂林,正是“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青山多了人工的琢磨,城市添了红尘的扰攘,再也无法重拾当年的况味,只感到那种年轻的,好奇好胜的童心,不知不觉早已磨灭已尽,仅留下“而今重来堪惊”的低叹。一是重访了当年插队的农村,漫长的岁月,却似乎没有给那儿留下过多的刻痕,连河边的洗衣石,也还是躺在老地方扮演着原先的角色。多年来梦中的往事,忽然连成一片,不停地在脑海中映现,使我在那将要倒坍的旧房边站立了一个多小时而不知觉。这时候,我反复咀嚼鲁迅先生的话,倍感亲切。然而,记忆毕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漠,回忆会因了多次的重复而定格。“为了忘却的记忆”,也许在适当的时候留下一些文字是明智的,所以我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了这套“青春岁月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