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内乱外患,借勤王以兴民政,成为趋新各派的共识,并为此海内外全体动员。此事影响清季政局既深且远,而真相长期不得彰显。本书以各种新旧史料相互参证,力图近真,进而显示各派势力在国难当头之际,对朝廷与社稷两难舍的心路历程。
历史研究总是在梳理脉络和澄清细节之间往复回环。庚子年,中国北部地区的义和团向为历史叙述的“中心”,而维新势力在南方以及海外的继续发展,包括武力“勤王”的军事筹备等等活动,则因牵涉海内外、事关隐秘而一直史实不清。中山大学历史系桑兵教授的这本近著,即让读者对于清末戊戌之后,庚子年间的政局变幻,有了更加细微的认识。本书将大量公私材料、海内外文献排比解读,对庚子年间的相关史实细致考辨。作者以康有为、唐才常等维新势力在庚子年的活动为叙述重点,拢括保皇会、中国议会、兴汉会、革命党、台湾民主国内渡官绅、新加坡华侨、广东秘密社会、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等重要社会势力群体,从不同视角剖开晚清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据此,对庚子之后各派政治势力的消长和演变趋势,我们也可以有新的认识基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