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听白立新博士讲管理的细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9932
  • 作      者:
    白立新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白立新,工学博士,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IBM论坛主要演讲者之一。他的研究和咨询领域是领导力提升与战略转型。他在啥佛商业评论中文网上的博客是最受欢迎的原创博客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产品创新为什么屡屡失败、一个行业发展周期内的6种创新战略、业务创新的4个阶段及14种创新模式、联想终于迈出了创新的一步、颠覆性创新,大门为谁而开、重温IBM的业务模式创新路线、开放式创新,就在你身边、新技术面前,伟人也抓狂、多数消费者只关心基本功能、万科的千亿修炼、IBM的“反颠覆”创新机制——EBO、你的客户会恨你吗、道法自然:该做大时做大,该做强时做强……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三个难题背后的问题,是传统商业体系的低效率。<br>    在中国,30年来我们学会了生产,没有学会在生产之外怎么销售;了解了市场需求,却不会商业服务,所以导致我们的消费市场没有起来。<br>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问题是他们有足够成熟的商业体系,也就是说商业的服务效率已经很高,反而导致了过度消费。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欲望、没有需求,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美国人对生活的追求是一样的,我们不消费归根到底是整个商业社会没有建立起来,是不够成熟的表现,没有足够的有经验的商人去服务这个市场,把这个市场探索出来。<br>    2.发达的外贸让我们习惯了守株待兔<br>    过去30年我们经济高速发展,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驱动力就一个——外贸。发达地区通过几十年上百年努力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商业体系,从零售、渠道、分销到金融服务形成了一套体系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只不过把这个订单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就这一点就帮助我们把经济发展起来了。<br>    那么我们这个环节里面主要的工作是让源源不断的订单形成全球制造的生产力,但是高速发展的结果就是我们制造领域发展很快,但我们没有在商业流通领域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等别人给我们订单,却没有学会怎么主动去服务市场,对所谓中小企业讲都是一个典型特点。这个不平衡,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没有问题,一旦经济放缓问题就出来,没有人给我们订单、没有人帮助我们发现订单的时候我们经济就断裂了。<br>    所以核心还是这一句话:中国人今天学会了生产,但没有学会怎么去服务。过去我们等待订单,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国外大的采购商、渠道商、金融机构,他们掌握我们命运,不给我们订单我们就没有办法继续,这就是今天的问题。所以今天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国的中小企业最核心的问题是不能守株待兔,不能等别人给订单,我们除了学会生产,还需要学会怎么适应。<br>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发展中的过程,对所有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都是一个永叵的话题,甚至很多国外企业包括大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开始走向衰落也是这一点——忘记了商业的本质,只注意自己的发展;忘记了持续培养;忘记了关注市场、了解市场、培育市场的能力。
展开
目录
序言品味管理之趣<br>第一章 创新<br>新产品创新为什么屡屡失败?<br>一个行业发展周期内的6种创新战略<br>业务创新的4个阶段及14种创新模式<br>联想终于迈出了创新的一步<br>颠覆性创新,大门为谁而开?<br>重温IBM的业务模式创新路线<br>开放式创新,就在你身边<br>新技术面前,伟人也抓狂<br>多数消费者只关心基本功能<br>万科的千亿修炼<br>IBM的“反颠覆”创新机制——EBO<br><br>第二章 方向与趋势<br>你的客户会恨你吗?<br>道法自然:该做大时做大,该做强时做强<br>历史的轨迹——英国、美国、日本、中国<br>美国汽车业的前世今生<br>下一个大势:新兴市场的“中国化”<br>草根型企业能长多高,取决于根有多深<br>透过APEC,看中小企业的出路<br>松下幸之助的遗憾<br>“国进民退”之后,一定是“国退民进”<br>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br>新东方的远虑,俞敏洪的近忧<br>通向成功的6条信息化路径<br>企业做多大,才安全?<br>美国式生存:丰田给我们的启示<br><br>第三章 企业转型<br>成功转型=战略创新+文化转型<br>从猎人到农夫,转危为机的第一步<br>杜拉克的提议——“客户就是老板”<br>历经磨难,IBM如何转危为机?<br>兵装集团“消化”沃尔沃,胜算不大<br>郭士纳的一招妙棋,IBM的一步险棋<br>流程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驱动力<br>别把技术当作替罪羊<br>产业链没有阴谋<br>转型故事:决定IBM命运的45分钟<br>成功者的修炼<br>危机中转型的四种模式<br>虎年的春寒料峭,企业的两项修炼<br>企业快车道上的3个信号灯<br>战略与领导力,Sony为何总是顾此失彼?<br><br>第四章 运营卓越<br>“看不见的苏宁”是怎样炼成的?<br>该重的做重,该轻的做轻<br>体验经济——俏江南的加法,净雅美食的减法<br>企业案例:让知识更有黏性<br>体验Wiki的力量<br>IT、坦克和小狗<br>别高估了你客户的智商<br>“眼神竞争力”<br>孕育千亿企业的阳光、土壤和水<br>电梯里的客户体验<br>买进日航股票的两个理由<br>柳传志与稻盛和夫的分歧<br>一个价值百万的主意<br><br>第五章 战略与商业模式<br>关于战略——杰克·韦尔奇的5张PPT<br>战略创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br>战略设计,必须首先把握产业的脉搏<br>战略选择:十年河东,十年河西<br>战略盲区,是看不见,还是不想看见?<br>“数一数二”的战略路径<br>一本启发了张瑞敏的书<br>晋江品牌与山寨手机的“硬球战略”<br>联想——战略上疏忽大意,文化上被劫持<br>利润池的踪迹<br>利润之舟及其四个定律<br>IBM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层面<br>IBM的战略研讨三步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