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8785
  • 作      者:
    邹庆国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网络问政”之举,为各级行政机构向网络要思路、要发展提供了参考。《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是中国第一本有关“网络问政”的图书,其主旨是引领新的网络民意应对方式,指导党政干部力行网络民主,助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决策进程。
  党政干部应对“网络问政”理论手册和实战指南。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互联网时代,正确进行“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贴近民众、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要求,成为考量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的一项新指标,成为当前执政观念和政治文化变迁的一个新标志。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学会在开放的媒体中处理事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与交流。
  为帮助各级党政干部对“网络问政”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发展趋势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有一个全景式的认知,切实提高应对“网络问政”的能力,我们编著此书。《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主要内容有:“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网络问政”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网络问政”的内涵及特征;网络民意、网络民主、网络监督、网络舆论、网络媒体等与“网络问政”相关联问题的延伸与拓展以及党政干部应对“网络问政”新课题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质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从非主流媒体跻身于主流媒介的嬗变是媒介史上的一次革命,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随着网络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3.8 4亿人,网站数量达到368万个,手机上网的网民去年增加了1.2 亿人。达到2.3 3亿人。①这意味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在广开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时,会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手机渠道。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实施手机和网络实名制,实施后将使论坛、微博等渠道会聚的民意、民智更真实、更有效、更有代表性。
  “网络问政”是本书所探讨的中心命题。自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客强国论坛、温家宝总理与民众网聊、各级官员问计于民,到网络介入并影响重大公共事件的进程起,“网络问政”被提出并作为一个新鲜、热门词汇进入公众视野。
  首先,网络始终只能反映局部的民意,因此很难体现真正的民主。因为,尽管中国网民已经超过3亿,但还有10亿左右的国民根本就不上网。纵然是这3亿多网民,他们也不会都同时在线共同关注某一公共领域的事情,更多网民上网就是玩游戏、聊天、购物等。所以,尽管一些涉及公共领域的事情往往在网上炒得火热,许多网民发表了意见,但很难说这些网民的意见就能真正体现全体民众的意愿,也不能充分反映所有国民的心声。、其次,互联网世界的虚拟特质,使得网上民意本身也变得很容易被操纵。网上也有“无间道”,商业利益和部门管制都已经可以凭借各自的资源,甚至是相互勾结而渗透其中,收了某些特定组织的津贴为其在网上摇旗呐喊的“五毛党”、“美分党”是否真的存在暂且不说,曾经爆出的某搜索引擎“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则揭开了网上暗战的内幕。可以断定的是,网上信息的提供并非是真正绝对自由的,它始终操于运作者和管理者之手。管理和运作都是权力,现在并无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些权力都已经受到严格的监督约束而不会被滥用。我们看到的新闻,可能是经过筛选的;我们的意见,有可能被精心策划的新闻公关诱导,沦为别人的工具。比如,各种专事网络公关、网络炒作的中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许多地方有关部门也公开承认,它们在组织网评员队伍,网上调查完全可以通过后台刷票得出操纵者想要的结果,网民的情绪也成为商品可以拿来买卖。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网络到底改变了什么
数字化时代:地球在变小,人的世界在变大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网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福音
网络让经济格局重新洗牌
网络:既让天涯若比邻,又让比邻若天涯

第二章 “网络问政”的兴起与发展
国外:越来越多的国家政要加入“网虫”大军
国内:“高官网友”串起中国官员的上网轨迹
“网络问政”缘何走红
“网络问政”期待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网络问政”考量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
趋利避害,克服“网络问政”负效应
领导干部上网是习惯,更是能力
领导干部不能满足于网上“做客
坚持科学上网,做学习型领导者
领导干部要做践行网络文明的表率

第三章 “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是大势所趋
“网络问政”:一扇关不上的窗
“网络问政”:应由谁唱主角
参与“网络问政”的基本通道
欢迎“灌水”、“拍砖”是一种领导艺术和境界
把网络优化为推动政治文明的生产力
让“网络问政”成为“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第四章 促进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的有效对接
2009年热词背后:网络力量助推公民意识成长
网络民主:中国政治文明新鲜符号
辩证分析网络民主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只是手段,民主才是目的
正确评判网络“广场政治”的正负效应
正确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第五章 提高网络民意回应能力
网络应当成为领导干部获取民意的重要渠道
对网络民意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让网络民意落到实处
网络民意并不是民意的全部
亟待破解的新题: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
把网络建设成为民意表达的新平台

第六章 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网络舆情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警惕“网络伪舆情”干扰
完善网络舆情搜集甄别机制
提高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互联网在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中的作用
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

第七章 提高同新兴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亟待提高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
网络媒体:从“配角”到“主角”的主流化转变
培养网络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运用新兴媒体
提高网络媒体的管理能力
充分发挥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

第八章 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监督
网络监督:在争议声中彰显强大
正确认识网络监督的优势和特点
实现“双剑合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监督合力
妥善应对网络监督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监督的能力
网络监督为反腐倡廉提供新动力

第九章 应对“网事”:现代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重视互联网要成为领导者的政治自觉
领导干部应当主动融入网络时代
领导干部上网是亟待培养的“第五种习惯

第十章 把握“网络问政”的发展趋向
“网络问政”能走多远
“网络问政”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网络问政”将迈向新高度
“网络问政”:从虚拟走向现实
“网络问政”:由“愤青”走向理智
从“网络问政”走向“网络问责
提升网络外交“软实力
“网络问政”与党的建设科学化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上吸引力
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问政”环境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