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思想<br>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问题<br>    关于民主政治中的“自由”概念<br>    ——兼谈Liberty的汉译<br>    论自由与权限<br>    言论自由与民主政治之关系<br>    人权与法理论纲<br>    关于“主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br>    从《马关条约》的中、日、英文版本看台湾的割让问题<br>    黄遵宪与中国的语言文体改革<br>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形成<br>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系统的建构<br>    <br>    第二篇 历史人物<br>    郭嵩焘——西潮冲击下一位士大夫的思想演变<br>    欧风美雨中求索<br>    ——容闳及其《西学东渐记》<br>    王韬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br>    ——兼评王韬变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br>    陈、黄交谊与湖南新政<br>    ——戊戌变法史的新研究(上)<br>    陈、黄交谊与湖南新政<br>    ——戊戌变法史的新研究(下)<br>    浅谈严复的翻译<br>    ——兼评史华兹《寻求富强一严复与西方》一书<br>    戊戌的改革<br>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与日本<br>    戊戌政变与日本人营救黄遵宪始末<br>    改良与革命之间<br>    ——梁启超思想演变的主客观原因<br>    孙中山与中国的现代化<br>    胡适与人权运动<br>    ——论作为“新月派”胡适的政治思想<br>    梁实秋论思想自由<br>    施复亮及其所代表的中间路线<br>    <br>    第三篇 文化评论<br>    读陈寅恪先生《寒柳堂集》札记<br>    文化神州系一身<br>    ——海内外陈寅恪研究日益成为显学<br>    陈寅恪先生史学方法之管窥<br>    重辩“华”、“夷”<br>    何“物”第三种文化<br>    公众知识分子与传媒之关系<br>    后现代中西思想的对话与新世界观体系的建立<br>    关于“洛阳纸贵”<br>    诗人之“怨”与“断肠”<br>    国学大师李审言<br>    史学大师陈架庵<br>    郑和真的环绕地球航行过吗<br>    从黄遵宪《与陈伯严书》看晚清变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