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55367
  • 作      者:
    陈兵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寻常日用不离道 到处无心即是掺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佛陀
  依近四十年研究经验
  参访多位大德所得
  开示切实的学佛之道
  指点禅、净、密法心要
  陈兵——《自在之行》
  当代佛学界认定的最权威之力作
  万缘放下身心何等自在 一念回光烦恼顿成菩提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兵,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是“文革”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第一届道教专业研究生,师从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文史馆员,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闽南佛学院、西藏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佛陀的智慧》、《新编佛教词典》、《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中国道教史》(合著)、《佛教心理学》、《佛法真实论》、《佛法在世间》、《问道》等,指导佛教专业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生七十多人。
展开
内容介绍
  《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是学习佛教知识的最通俗读本,了解佛教文化的首选入门书。采用答问的形式,对佛教的源流、佛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佛态度都作了详细的表述,涉及了佛教方方面面的知识。读完本书对佛教就会有全面透彻的了解。
展开
精彩书评
  陈兵先生以其近四十年修学佛法的真实成就,讲学论道,著书立说,具足正知正见,引导正信正行,是教内外、海内外备受欢迎与尊重、不可多得的佛教学者和修行人。《自在之行》一书,专就现代人如何进入佛教、修习佛法等诸多问题,应病予药地大施法施,知见真正,是当今传播正信佛法、豁破众生生命黑暗的一盏菩提心灯!
  ——“生活禅”创始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
陈兵教授的《自在之行》,以他渊深的佛学素养和实修亲证的体验,给现代学佛人在信息爆炸时代无所适从的窘境下,指出了一条相当难能可贵的正道。本书诚为当代学佛人正信实修之宝筏。
  ——北京大学宗教所所长 楼宇烈教授
    陈兵先生为海内佛学名宿。本书是一本十分切实的学佛指南。上编替青年人学佛指示途径,说理莹彻,切实可行,足发入道之机。中编深入探讨禅净密之法,拣择生活禅、大手印及观音大势至圆通法门,既深刻又简捷,其综摄之功,真可惊叹。下编收集修行回忆、访谈、诗偈和寺宇楹联作品,乃以亲行亲证,以使人得法味法喜也。
  ——台湾佛光大学、南华大学创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 龚鹏程
展开
精彩书摘
  加行(梵语prayoga),意为加功用行,又译方便,或称前方便、方便道、前行、道前基础,指正式修行(“正行”)之前的必要准备。就像行军之前的备办粮草,出车之前的加油打气,见道证果之前所修的一切行,都可叫做加行。佛教各种修行道,都有其加行作前提和基地,如三乘修定以持戒为加行,神通禅以四神足(欲、念、精进、慧)为加行,天台止观以具五缘、诃五欲等为前方便,唯识学菩萨道五位中以资粮位后、见道位前的暖、顶、忍、世第一四位为加行位,等等。本文所言大乘根本加行,是包括了资粮在内的广义加行,指大乘显密诸宗共同作为修行之根本、初学者入门必先修习的各项课目。
  盖房立合,必先打好地基,地基不固,房合难免坍塌。学佛修道,必先修好加行,加行不修或修而不固,便无资格进入正行,邋等修学,必多障难。大乘多种经论,都强调加行的重要性,阐述了加行的内容和观修方法。
  入门先修加行,本是佛教诸乘修道之通途。藏传佛教直承印度晚期成熟的佛学,十分重视“道次第”,强调道前加行的修习,有系统、严整的加行修持法。如噶举、宁玛以观人身难得、思惟无常、观轮回苦、观善恶业报为显密相共的“四共加行”;格鲁派以净信、修四无量心、思无常、发菩提心为四共加行,以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为“道之主要三根本”。
  汉传佛教本来亦重加行,天台宗的修学次第尤为系统。但自唐宋以来,禅、净二宗盛行,禅宗专接上根利器,不立阶渐,以扫荡一切为方便;净土为诸宗归宿,以信愿二门为加行。禅净二宗,尤其禅宗,出于应机设教的特殊方便,对大乘根本加行的修学,强调不够,未建立严整的加行观修法仪。
展开
目录
上篇 现代人学佛之道
一、大乘根本加行论
坚固净信/发菩提心,得正知见/忏障积福
二、居家学佛之道
多障难亦多殊胜/人天乘善法为基,解脱道与大乘道/居士林的意义及其建设
三、论出家学佛
出家修道之旨趣,出家应具备的条件/出家之正业/出家后的再出家,僧宝与皈依僧,汉传佛教关于出家的错误观念
四、与青年朋友谈学佛
佛教与青年/“了生”为主旨,菩提心、智慧、方便为首要,大乘渐道为本/解决矛盾摆脱困惑
五、佛教人生观
正视人生缺陷,把握人生根本问题/珍视人生,创造应有的人生价值
六、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烦恼之辨认,烦恼的过患与特点/调伏烦恼的技术,以般若智慧断、转烦恼
七、染污末那及其转依恒执内自我的染污末那/末那识的相应心所及所依的根/末那识之必有,末那识为“染净依”,染污末那的转依
八、阿赖耶识与修行
阿赖耶识的摄藏功能,阿赖耶识的行相、所了境及相应心所/阿赖耶识为染净之本,阿赖耶识的真妄,阿赖耶识之必有,阿赖耶识在修行中的应用/阿赖耶识与开悟、见道

中篇 禅净密相要
九、观音圆通法门释
一门深入与观音圆通/耳根为何“圆通超余者”、“方便易成就”,耳根圆通的修
证次第/圆通之果与自性观音
十、大势至圆通章释义
门门皆趋性海/意根圆通与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以如子忆母之心念佛,念佛见
佛,以念佛心人无生忍
十一、四祖禅述略
依(《楞伽》“诸佛心第一”,依《文殊般若》一行三昧,“直任运”的顿悟法门,
观身空寂与守一不移,自性净土与接人机用
十二、(《坛经》禅法解读
前行——依止善知识、传香、忏悔、发心、皈依、得正见,在生活中修行,正行——言下见性,以无念、无相、无住调心,入三三昧,“随方解缚”的教学法
十三、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
宗、教圆融/三学并重,戒行为基,渐修顿悟,切实的参禅法要,在动用中勤
修万行,久经磨炼/禅净融通
十四、生活禅浅识
生活化与化生活,禅要——“生”与“活”
十五、净土法门实似论
似浅实深/似显实密,似消极实积极,似易实难似难实易
十六、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
净土非一,皆唯心造,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兜率净土,人间净土的建设
十七、禅净双修论
永明四料简与由禅入净的必要性/禅净之融通与双修/融禅净于一炉之念佛
十八、大手印导论
传承、典籍及种类/大手印之见,大手印之修、行、果
十九、大圆心髓略识
部居与传承,大圆心髓见,大圆心髓前行/大圆心髓正行/大圆心髓之果

下篇 附录;回忆、访谈、诗偈、楹联
二十、南天眼目痛长瞑一缅怀法海上师
二十一、忆访黄念老
二十二、难忘的参访永恒的怀念
二十三、怀念贾题韬老居士
二十四、师友杂忆
京华四大高僧,圆彻法师/清定上师/隆莲法师,龙山法师
二十五、永怀母亲
二十六、参透佛心回报社会——陈兵教授访谈录
二十七、诗偈选
感怀/读经/念佛/题观音像/思乡曲(歌词)/蜗庐/普陀山纪游(五首)/寄怀圆彻法师/贺赵州柏林寺普光明殿落成呈净慧法师/题虚云老和尚画像/悼念妙湛大和尚,再上庐山/神圣的青藏高原(歌词),永乐北藏影印志贺/六十自述,贺明海法师荣膺柏林禅寺方丈,贺(《太虚大师全书》出版/题《生与死》赠史文/春节感怀/口头禅,大理行,我是一只老犬/莲花生大师赞/忽然,普贤法界,游白塔禅院/题月琴,题达摩面壁图
二十八、佛教楹联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弥陀殿/观音殿/大势至菩萨/法堂/佛
学院/台州佛教文化馆,赠何泽霖居士/柏林寺万佛楼/悼念茗山法师/贺《菩
提道》创刊/贺绵阳佛学研修中心成立,其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